菜篮子工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如何修补这个关于千家万户生计的菜篮子,正为各级政府所重视。然而,新的菜篮子工程能否解决问题,现在还是未知数。
□本报记者吕明合发自广州
菜篮子回归
被淡忘的“菜篮子工程”正在回归。“突发事件的频发使得政府风险管理能力亟待加强,要尽快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4月9日,农业部在答复南方周末记者的回函中说。此前的3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菜篮子”。2009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和49%,均居世界第一。
世界最大的“菜篮子”,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从毒豇豆、毒白菜到毒韭菜,“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突出,已经影响了农产品的消费信心。”4月12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说。“菜篮子”工程,本是计划经济时代供给不足的产物。22年前,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农业部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目标就在“发展农副食品生产、保障城市供应”。
22年过后,菜篮子工程已完成最初使命,但随着计划经济的结束,“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供应从以城市郊区为主转变为城郊与农区并举,农区日益成为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应者。
农区主要是散户种植,其直接农药残留无法根治。据中国农科院要求匿名的一名研究员回忆,2001年,全国蔬菜抽检的普查合格率只有52%。
当年4月,农业部紧急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上述研究员说,经过8年努力,最好的时候全国抽检已能有95%左右的合格率。但农残问题,显然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副教授吴加伦认为,农业技术推广站被推向市场后,成了滥用农药的鼓励者,“有些虫害,本来一种农药就喷死的,农技站一旦有了利益驱动,就会让他买两种。”
“菜篮子的任务还远未完成”
“菜篮子的任务还远未完成。规划、监管和扶持是第二轮菜篮子建设应关注的重点。”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陈日远说,“第二轮应解决的是两类问题,一是食品安全性问题,二是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基础建设问题。”
“首先要关注菜篮子工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其次,需要关注在季节性的、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时,如何保证市场的有效供给。第三,如何通过菜篮子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四,如何通过菜篮子建设,在保证国内有效供给情况下,拓展国际市场。第五,由于交通运输、储运保鲜比较灵,国家应该做好规划,哪些是优势地区。“像美国就是集中生产,分散供应。尽可能减少成本。”“在第二轮设计时,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特别在农民合作组织和流通环节、税收、农基、农业装备上的补贴。”陈日远说美国每年农业补贴大概有两三千亿美金,相当于人民币1.5万亿元左右。”
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力量的投入,把原来体制改变后,农业推广系统涣散或分解的状态重新捡起来。以便于在用药上加强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在财政上要向这方面倾斜,扶持他们,就等于扶持了农民。”新一轮的配套措施正在进行。农业部将对全国范围内的合理布局进行分工。同时重点对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和能力建设作出规划。
“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可追溯,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市长负责制进一步落实,供应保障、应急调控和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