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3月11日向记者透露,基于上述目标,北京市食品安全工作将夯实“六项工程”、完善“七大体系”、加强“八项机制”建设。
“六项工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食品工业产业升级和质量安全管理工程、流通领域食品标准准入和规范化管理工程、现代食品物流配送工程、餐饮业量化分级规范管理工程、校园和建筑工地食品安全保障工程。
“七大体系”是:食品安全组织网络和责任体系、食品监测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供应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保障体系。
“八项机制”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归集与发布机制,不合格食品退出和召回机制,食品安全情况的沟通、协调和通报机制,食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置机制,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和举报奖励机制,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机制,食品安全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主任张志宽表示,2010年,北京市将加快研究制定并启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规划,并针对高风险食品进行标准化研究,条件成熟的将制定相关标准。同时,修订北京市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办法,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管理责任、处置责任和事件级层,规范应急响应、现场处置、事故调查等工作流程。
张志宽表示,2010年,北京市还将以食品污染物、有害因素和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为主,开展风险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全年将对65大类550个小类的食品开展全市统一抽检,检测样本10万个。
据了解,2009年,北京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平稳,市、区两级共监测抽检65大类食品的104200个样本,监测合格率达97.35%。其中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的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蔬菜、猪肉和豆制品等六类食品的合格率达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