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6月17日报道 “将出台粽子‘国家标准’”的消息从2008年传出后少有下文。昨天,早报记者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计划查询系统”获悉,“粽子国标”已进入文本批准阶段。
据“粽子国标”起草单位、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洪凰透露,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粽子行业委员会在积极沟通,力争明年端午前推出“国标”.“‘粽子国标’不会像‘馒头国标’那样对外形有很细的规定--标准越简单,产品的可塑性就越大。”洪凰告诉早报记者。
据了解,粽子在2500多年前就已作为食品,目前我国56个民族有50多个有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但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粽子产品的统一标准。业内人士表示,2005年商务部的《粽子行业标准》首次按生产工艺、保鲜方式对粽子进行了分类,将各类粽子的感官指标列表,并对过氧化值、砷、铅、黄曲霉毒素、食品添加剂等理化卫生指标进行了限定,但目前对粽子的抽查主要是依据产品标注的执行标准进行,既有行业标准,也有企业标准。
“我们几乎邀请了所有行业龙头企业参与讨论,并抽调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拟定。”洪凰透露,五芳斋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起草“粽子国标”,2008年12月已将送审稿提交由食品专家组成的文本审定会并通过审定。“在食品安全、执法检测环节上,‘粽子国标’将提供更规范、科学的依据。”洪凰说,“粽子国标”在人工添加剂、包装、保质期上将有更严格的规定。
在传统蛋黄、鲜肉、豆沙口味的基础上,如今的粽子品种不断推新,除了鲍鱼、黑糯花生、菌菇等中式口味,还出现咖喱粽、巧克力粽等中西结合的新品种。到底什么样的粽子符合即将推出的国标?洪凰告诉早报记者,“粽子国标”主要从原料、工艺、卫生等方面分品种进行定向考虑,制定了一定的控制标准,但不会像之前的“馒头国标”那样,对外观、用料等作出过细的要求,“国标的制定,只是为方便消费者辨别食物详细的技术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