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国际标准组织制订的首个社会责任标准(下简称ISO 26000)草案已经完成,按照工作计划,将于今年7月正式通过成为国际标准公布实施。这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首次制定非技术类的标准。
尽管这部标准被明确规定为非认证性,但一些专家认为,在一些国家其有可能被市场推动发展成为认证标准,其中内容甚至可能会推动国家相关立法。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即将到来的标准,更加像是一个巨大挑战和考验。
指导性文件可能被当作认证标准
2005年3月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并在巴西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自那时以来,工作组共召开了八次全体会议,来自80多个国家的近500位专家参加了文件起草工作。2010年5月,工作组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第八次会议,对最后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决定将修改后的标准草案送国际标准组织ISO全体成员投票。
记者了解到,按照计划,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两个月,将进行ISO全体成员的最后一次投票。如无特殊意外ISO 26000将于7月正式通过成为国际标准公布实施。
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一再声称,ISO 26000是指导性文件,不用于第三方认证,不是管理体系。但事实上,这个指导性文件越来越具有认证标准的特征。
“因为这个标准在各国实行的情况不会相同,在有些国家可能会发展成用来认证的标准,因为市场的推力是任何人都难以阻挡的。”联合国全球契约理事会理事陈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企业的下一个“紧箍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一些社会责任标准及认证(如SA 8000、玩具协会认证、服装协会认证等等),我国有些企业也接受了认证,但由于未得到广泛认可,其影响有局限性。
“在这样背景下发布ISO 26000,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社会责任的发展格局,不仅使原来只针对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转变为针对包括政府机构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而且在更大的范围内加速推动社会责任的实施。”陈英告诉记者。
但是对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而言,这将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压力。
广东兆位力制衣厂厂长张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ISO 26000标准出台后,反过来对企业也是一种动力。因为在企业可以承受的限度内,这个标准的出台提醒着企业更多地来考虑用工福利、员工待遇,提醒企业更加注意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坦言了自己的压力:“我们出口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的处境很尴尬,利润空间微薄,如果过分强调员工福利待遇,企业就几乎无利可图,企业经营将会出现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底至2009年3月中旬,美国、欧盟等10多个经济体针对中国商品的贸易壁垒多达25个,在此不利条件下,当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面临着较大压力,由于部分出口企业以及中小经营状况短期内难有根本好转,一定程度上的裁员、减薪等压缩运营成本的现象难以完全避免。
实际上,除了消费市场巨大外,工资起点较低,中国制造企业在单位劳动成本上依然处于具有竞争优势的地位,这也是很多国际加工企业选择中国落户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单位劳动成本指每单位产出的劳动总成本,其计算方法是用员工平均工资除以这些员工的产出水平。根据经合组织(O E C D )公布的数据,2004年韩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水平为0.6,日本为0.5,意大利和德国是0.8,墨西哥为0.4,美国为0.6,西班牙则是0.7,而中国仅0.16左右。
而今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有上升趋势,“这反映了我国的经济转轨已经到了紧迫的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在对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有了更高更长远的要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老总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