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审批保健食品11275个,其中国产保健食品10639个,进口保健食品618个。现在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已有1600余家,年产值达1000多亿元。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表示,近几年,我国保健产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15%,并以每年15%~30%的速度递增。欧美国家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食品的花费占总支出的2%以上,而我国仅占0.07%.
“借鉴美国、日本的产业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这个行业将爆发。”中山大学公关营销专家林景新表示,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600美元,迈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我国的消费水平提升已经让中国营养保健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成长期。
今天的营养保健食品行业与以往的传统保健食品行业有明显的区别,这是一个建立在现代营养学、生物科技基础上的高科技产业。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都非常成熟。在美国,有超过2亿的美国人每天服用膳食补充剂,以此作为安全和自然的方法来维持健康和补充饮食营养的不足。追求合理膳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危险,已成为当今美国人的时尚。
据悉,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营养保健行业中最大的原料供应国,正在成为世界制剂中心。名列世界前位的营养保健食品企业纷纷将发展重心转向中国,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营养保健市场。来自中国保健食品协会的数字显示,国内健康产品购买潜力已达到8000亿元,但实际销售额只有2000亿元。目前中国人均药品消费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40~1/30,人均保健食品消费支出仅为美国的1/20、日本的1/15,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医药保健食品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国内企业应积极应对挑战
“对中国企业而言,保健市场的商机与挑战并存。”张凤楼认为,目前我国保健食品企业正面临着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据权威机构调查,近5年,国外品牌销售额每年递增12%.每100个购买保健食品的消费者中,就有15个人购买国外保健食品。我国能与这些跨国公司竞争的企业寥寥无几。有专家指出,我国应把保健产业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在技术、税收、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这两年,国内保健食品企业也受到国外资本青睐,北京碧生源、益生康健等公司成为多家投资机构竞投的明星。业内人士分析,有国际巨头一起推进市场,产业迅猛发展可期,但也给国内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在未来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持续增长,与国际巨头共舞,成为国内保健食品企业共同面对的挑战。
林景心认为,保健食品行业乃至中国营养产业都是新兴的、迅速成长中的朝阳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机会。目前市场处于充分竞争但集中度不高的初级阶段,未来将会像其他成熟的消费品市场一样高度集中在几个主要品牌和企业。
8月1日的上海,全国100多家媒体见证了姚明签约汤臣倍健代言营养保健食品的一刻。原来,在美国多年的姚明对保健食品非常熟悉,美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和营养健康消费观念成熟。多年的运动员生涯,姚明知道建立在预防医学与现代生物科技基础之上的保健食品能很好地保持人体营养平衡,减少疾病发生几率。而在中国,保健食品行业起步晚,中国人健康消费观念还未形成,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江苏苏禾药店管理公司王玉坤认为,汤臣倍健在全球采购原料的思路,更具备国际化视角。这也提示国内保健食品企业应积极寻找品牌突破的支撑点。
健康发展亟待政策规范
早在1936年,美国颁布了《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承认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膳食成分有食品特性。1994年美国《膳食补充剂健康教育法》获得通过,该法规对于膳食补充剂行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我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于2009年5月31日全文公布卫生部报送国务院审议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目前征求意见已结束,但《条例》出台仍然数次延迟。近日,有70家保健食品企业参与、十余位企业高管代表联合起草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修改意见书》正在通过一些渠道坚持不懈地向决策层反映建议。值得注意的是,保健食品行业一直是中国最具有争议性的行业之一。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夸大功能等现象可谓屡见不鲜。回首行业历程,三株口服液一夜之间从辉煌到陨落,太阳神、沈阳飞龙、海王金樽等也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保健食品品牌的短视令人扼腕。
多年来,国内保健食品市场上中小型企业众多,缺少行业龙头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行业秩序有待规范,这些状况都显示国内保健食品市场亟待升级,而无论新老企业都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重新树立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专家也指出,相关政策法规应尽快出台,并不断完善对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