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踪
近日备受关注的婴儿奶粉"添香"事件因检测方的声明而峰回路转。负责检测香兰素的湖南农业大学营业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简称"检测中心")突然对外发布声明称:"本次送检样品中未检出香兰素,造成送检样品错判的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误判了色谱分析图谱,因此,本次委托检测样品的结果均无效。"
对此,送检的湖南品牌信誉调查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昨日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对于检测中心的声明表示遗憾,必要时将再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但记者注意到,虽然香料、香精已被禁止添加于0-6个月的婴儿奶粉当中,但国家相关部门对此并无检测,同时,对包括牛初乳、果糖等早已"禁添"的成分,也并未纳入日常检测范围当中。
湖南品牌信誉调查中心:
不排除再送第三方检测
对于事件,负责检测的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营业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突然对外发布声明称,因检验结果引起了网民的高度关注,相关企业发出了官方声明,"对此,中心迅速组织省内质检专家对检测过程和分析结果重新研判,得出结论为:本次送检样品未检出香兰素。"该检测中心称,造成错判的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误判了色谱分析图谱;并表示,"中心已对相关工作人员作出了严肃处理。"
昨日,新快报记者致电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学院办公室,但接听的老院长表示,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不了解事件。而该学院的徐书记虽然向记者坦承确有此事,但在告知记者已发出声明后,旋即挂断电话,回避对事件做进一步回应。
而湖南品牌信誉调查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昨日则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对于检测中心突然公布失误的声明表示遗憾。"他表示,"我们尊重客观事实,有必要将把样品再送检到合规的检测中心检测,并请公证机构在场公证,保证结果的真实性。"据该工作人员介绍,湖南品牌信誉调查中心是2005年成立的一家社会团体,主要关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多个"禁添"项目日常无抽检
事件中更让人关注的是,相关政府部门对包括香兰素在内的香精、香料都没有检测。广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因目前尚未有检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香兰素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日常抽检中没有检香兰素等香料项目。"但记者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GB2760-2011)中看到,仅国内可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项目就有近1500项,但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并无检测。
广州市质监局告诉记者,目前对婴幼儿配方乳粉检测依据的标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包含乳粉,10个主要安全指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从广州市质监局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在2012年6月28日公布的婴儿配方乳粉抽查公告中看到,检测的项目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钠、水分、灰分、铅、硝酸盐、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M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纳他霉素、碳水化合物、三聚氰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等项目,但这仅涵盖了部分指标。
目前包括氢化油脂、牛初乳、谷蛋白、果糖都是不应含有或使用的。国标中还规定了"不应使用经辐照处理过的原料"等。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检测方法上,部分项目难以检测或成本过高,其次,国标中对于'添加'和'含有'的定义不同,难以判定检测样品中到底属于添加还是含有。"如乳清蛋白含量新国标便是有指标规定,但没有检测标准。
质疑
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何出错?
事实上,对于检测单位以"误判了色谱分析图谱"结束事件,有业内人士表示怀疑。广州市乳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就表示,"作为一个省级的重点实验室,为何会出现这样大的错误?"他表示,一般来说,检测都会留有备样,当检测出现问题时,就会取出备样进行再检测,而且中间经过好几个人的操作,出现问题的几率极小。另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则表示,"这样做可能是迫于外界压力。"
记者了解到,本次公布报告后"反水"的检测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成立于2007年,位于湖南农业大学的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09年通过了湖南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拥有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记者手记
"乌龙"事件谁应负责?
昨日不少媒体对婴儿奶粉"添香"事件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但滑稽的是,报道刚出,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徐书记就对外称此次检测报告存在失误,并对相关企业表示歉意。
记者深知,作为一个省级质监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一句歉意说出来简单,可是对企业品牌造成的影响已经客观存在。
昨日,"检测机构承认鉴定失误"消息一出,众网友哗然。"该单位的检测资质应该吊销,处理检测人员,如果先前的检测报告不真实有错误,就应该定个制造舆论的罪名,要是先前报告真实现在又被篡改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检测机构之所以能挣钱,其中奥妙尽在于此"……不少网友就此留言。
消费者到底该信谁?如果再多几个类似的乌龙发布,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将如何不得而知!记者不禁质疑,检测报告非儿戏,为何出尔反尔?发生此事,是否该对发布单位问责?于消费者而言,更关心的是奶粉质量是否有问题,期待权威部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