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瘦肉精背后:社会化大生产模式之难

   日期:2011-04-02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631    

    "我们每小时处理生猪的能力从600头锐减到300头。"双汇公司董事长万隆说,瘦肉精事件之后,为确保安全,双汇实现逐头生猪在线检测,这条措施的实施使得双汇"紧急刹车".

    在此之前,双汇就像一辆高速发展的"战车",从1990年首次年销售收入1亿元,到2005年已经突破200亿元,到"十一五"末,肉类产量进入世界行业前三强,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为"十二五"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打下基础。

    一份研究报告称,"冷鲜肉市场未来5 年的复合增长率在25%左右,到2015 年冷鲜肉年消费量将达到1500 多万吨,市值达2 万多亿元人民币。"

    这种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却是行业整体生产方式危险系数增高,由于局限于产业化大生产的推广,目前肉制品行业内,无论双汇、雨润,还是金锣,都长期在依靠OEM订单(即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方式,将别人饲养出来的生猪经过简单的屠宰分割等工序后,贴上自己的牌子,进而实现附加值提升。

    行业生态

    "我只是个杀猪的",这是瘦肉精事件发生前,诸多肉类加工企业的口头禅,而瘦肉精事件之后,"杀猪的也会养猪",是这个行业正悄然发生的变化。

    瘦肉精事件,正是源于肉类加工企业缺乏对上游生猪养殖、屠宰等环节的掌控。鉴于此,身处旋涡的双汇立刻打出了要自建养猪场的旗帜。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近日表示,双汇集团将加快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双汇的产业链,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确保产品安全。

    根据双汇集团官网显示,双汇集团每年消化3000万头生猪,而双汇自建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约为30万头。这意味着,自养比例仅为1%,双汇每年肉类加工所需的绝大多数原料,都来源于对外收购。

    对于双汇亲自养猪的现象,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检测室主任樊福好表示,这有助于加强肉制品企业对源头的控制,解决目前散养模式在养殖和饲料等环节存在的问题。

    "双汇现在这样做也是被逼出来的,按照国外的做法,养殖就是养殖,屠宰就是屠宰,产业分工很细,你不可能让批发市场一个卖肉的摊户也自己去养猪,自己去屠宰吧。"

    一位业内人士称,加工业本身属于两头在外的业务,场外风险、不可控风险本来就很大,现在,瘦肉精事件通过养殖户环节被添加的事实已经得到充分证明,这也意味着,无论行业老大老三,还是无名之辈,只要你没有自己的养殖场,风险就存在。

    与万隆宣布双汇将斥资上百亿元大举入侵养殖场相比,南京雨润食品[26.30 0.77%]却走上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3月29日,雨润食品集团主席祝义材就瘦肉精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回应说,事发后,集团已立即对猪肉进行检测,还增加了数项检测项目,地方政府已抽检的产品中也没发现瘦肉精。他指出,事件对行业有警示作用,可促使政府更规范猪肉供应市场,有利于整体行业健康发展。但他表示,为专心发展屠宰业务,雨润暂不考虑自建养猪场,仍会继续从养猪户购入生猪。

    "可以确信,政府有关部门下属机构玩忽职守不是第一次,这意味着,政府为企业设置的第一道安全闸门几乎是无效的。"北京东方艾格、中国猪网等一些涉农机构分析师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询问时纷纷表示,肉制品行业的质量缺陷是与生就有的,"他们自己都不养猪,却一味在按照瘦肉率给养殖户结算付款,这不是说明,他们知道自己一旦进入养殖业,动手添加瘦肉精之后,会惹上更大的麻烦。"有观点认为,肉制品行业作为特殊行业,其生产原料并不适宜外包,也很难用标准化的工序去要求成千上万的养殖户,这一背景下,肉制品行业企业集体沦陷就成为必然。有业内人士称,养殖也需要规模化,如此才能标准化生产,但这并不等于肉制品加工企业自己去养殖,社会还是有分工的,只有分工才能提高效率。

    "产业大生产"之难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乔玉峰指出,长期以来,自己不养猪是国内肉制品加工巨头最大的短板。他透露,国内在猪源自给方面做得最好的企业,如四川高金食品[10.67 0.95% 股吧]、北京顺鑫农业[18.71 0.70% 股吧]以及天津宝迪等为数极少的肉制品企业,其最高比例也不会超过50%.

    但要想改变这种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这种散乱生产、集中收购的模式,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即大规模养殖、大规模屠宰、大规模生产),企业遇到了不少社会掣肘。

    长沙新五丰[11.28 3.96% 股吧]等专门养猪、几乎不涉及大规模屠宰的企业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养猪比屠宰业的门槛更高,风险更大,这是肉制品加工企业不愿意养猪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屠宰业资金流转速度非常快,但养殖业相对较慢,建一个百万头养殖场最少需要几十亿元的资金沉淀其间,对习惯于马上见效、两头谋利的屠宰业企业而言,这是不划算的。几乎同时,兴建大型养殖场通常还会受制于土地属性难定义、土地审批程序复杂等诸多瓶颈,堪称费时费力不讨好。

    济源双汇的一位高管也坦陈,发展养殖业的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征地问题,按照规定,养猪猪舍、养猪场的道路算工业用地,厂房很难批下来。万隆也表示:"我们跟日本合作上马一个大型养鸡场,从深加工到屠宰到养殖。弄了两年才把征地,包括建厂等一切手续健全。下一步双汇发展[0.00 0.00% 股吧]养殖业将尽量集中在山区荒坡地。不占农田,审批起来容易一些。"其次环保投入成本也非常高。去年双汇在叶县的一个养殖场,仅污水处理的成本达到每头猪50元。

    但也有专业人士称,如果不能解决社会化大生产的话,仍然采取这种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方式,食品安全的系统性风险仍难以克服。三鹿和双汇的问题已经做出例证。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