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石花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消息,该公司“石花及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至此,自2005年《关于振兴湖北酒业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湖北省白酒行业已经捧回稻花香、枝江、白云边、关公坊、石花等7枚“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仅次于川酒和黔酒。
此前,全省酿酒行业座谈会议曾透露,我省白酒总产能仅居全国第七,但白酒销量位居全国第三。
最近7年,鄂酒走出了一道漂亮的上升曲线。
复兴之后仍待冲高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湖北白酒在占本省工业经济总产值的权重、省外销售能力等多个指标上,相较川酒、黔酒仍有不小差距。
2011年,川酒产值1380亿元,约占四川省工业总产值6.6%;黔酒产值290亿元,约占贵州省工业总产值5.2%;鄂酒产值约260亿元,仅占湖北省工业总产值0.9%。
与此同时,鄂酒产量30%以上外销,70%左右供应省内,多属区域品牌;单一品牌销售额均在50亿元以下,且无一家企业独立上市。
环顾四周,除了五粮液和茅台,与鄂酒同时走上复兴之路的苏酒洋河、川酒泸州老窖等销售额早已登上百亿高台,品牌的全国化也几近完成。实力稍逊的徽酒,也拥有金种子、古井贡两家上市公司。
知名白酒评论员肖腊青表示,湖北白酒生产企业众多,产业过于分散,产品结构偏重于中低层次,影响力较大的白酒品牌稀缺、魅力型行业领袖人物不足。复兴之后的鄂酒,仍待冲高。
全国白酒竞争升级
肖腊青认为,鄂酒复兴的成功,在于顺应了中国白酒消费升级“黄金十年”的大势。下一步冲高,仍应看清全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大势。
2012年,持续高速增长近十年的中国白酒产业,增速开始放缓,行业竞争更趋白热化。在此背景下,全国白酒产业呈现出以省为单位的“战国”新格局。
目前,贵州提出以“国酒茅台”拉动二三线白酒,提高“黔酒”产区的知名度;四川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江苏以“苏酒集团”推动苏酒板块全面复兴;徽酒也提出“纵横联合,抱团发展”;豫酒力求整合资源,实现集群化发展。
肖腊青认为,企业个体对比省级集团军,好比在同一个水塘里,你在钓鱼而别人在撒网,一个个鱼钩摆放得好不热闹,但远不如人家一网下去来得实惠。下一阶段,白酒产业以省级为单位的集团军对抗开始趋于强盛,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将逐渐弱化。对于鄂酒企业而言,应将更多的资源从各自“区域性小盘”转而共同瞄准“全国大盘”。
产区整合的猜想
2011年,我省曾有专家建议,效仿苏酒整合,组建“鄂酒集团”。无奈鄂酒向来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以产权为基础的整合之路,短期内似难破题。
肖腊青认为,相较而言,产区整合或许更有利于扩大鄂酒的发展空间。产区一旦形成,放大效应非常强大。尤其是一些白酒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打造一个好的产区概念将有助于整个地区白酒产业的发展。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7家鄂酒品牌,绝大多数在四川拥有基酒生产基地。建议鄂酒可向长江上游延伸,协力川酒共同打造“长江中上游名酒经济带”。“两湖地区也具备形成白酒产区的条件。”白酒技术专家高月明认为,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拥有优质的粮食,水资源禀赋居全国前列,产业集群度高,且都处于白酒兼香带和浓香带的交汇点,有望成为中国川黔产区、黄淮产区之外的第三大白酒产区。“无论最终选择何种整合方式,现阶段鄂酒冲高,需要的是将所有个体联结起来形成共振,互为支持与协同。”肖腊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