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许可证的定期更换是乳制品行业的常态,但随着4月2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对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的结果公布,乳制品行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根据质检总局的披露,截止3月31日,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45家),有643家企
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4家),107家企业停产整改,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正在依法注销未通过审核企业的乳制品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核和停产整改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乳制品。
由于高达45%的否决率大大高于了业界此前的预测,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一轮的整改将从奶源规范、行业产能释放等几方面为龙头企业提供契机。业界龙头企业如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将会趁机扩张乳源;也有分析师认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的颁发还存在着不确定因素,"4月底或许能更明朗一些".
45%否决率还有可能降低
对于此种结果,东方艾格分析师陈连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并不意外。"同时他也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并不是最后的结果,"未来围绕生产许可证审核还将存在着变数。"
按照相关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要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依法撤销或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公告名单;对撤销或吊销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当地政府要采取吊销营业执照、收回税务发票、拆除设备设施等措施,防止企业非法开工生产。"
"从现在公开的资料来看,最新的《生产许可审查条件》只是从生产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没有明确规定整改企业的细则,整改时间应该如何规定?是否应该因厂而异?……这些都是影响未通过审核企业重新获得许可证的重要因素。"陈连芳说。
无独有偶,中银国际报告同样认为,虽然截至3月底,全国乳制品企业中有45.3%未能通过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含停产整顿),但预计最终将有30%左右的企业会退出市场。
在这场变革中,哪些企业会最终受益和受益程度,现在"都还不好量化。"但陈连芳同时分析认为,在行业的此消彼长过程中,优势企业将迎来扩张契机。
不同地区淘汰率差异较大
除了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核尚存不确定因素以外,陈连芳认为,不同区域的淘汰率也将影响该区域龙头乳企在这一轮整合中的受益程度。
公开资料显示,从本次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通过的地区来看,内蒙、河北、广东等省乳业企业通过审核的比例最高,高达70%;安徽、陕西、黑龙江、山东、河南、山东等省次之,大约在50-60%左右;辽宁省通过率最低只有29%.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淘汰率高的辽宁、黑龙江、陕西等省市优势乳企的受益程度会更大,这种受益不仅体现在相对规模优势提升方面,在成本竞争缓解、利润率提升方面都有可能成为乳企利润加速向上的催化剂。
齐鲁证券报告认为,目前,全国乳业制品企业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的产能主要集中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河北、山东、陕西、四川等地,前十大乳业生产大省的淘汰率基本上都在30-40%以上,这将催生乳业重大投资机会来临。
陈连芳认为,最终的结果,是无奶源保证、加工落后的企业将被淘汰。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从事乳制品终端制造的是大多数,很少有中小型乳企拥有奶源,因为前期奶牛养殖的投入是很大的。"陈连芳说。
未获许可乳企或转行
有业内人士认为,退出市场的是一部分小企业和落后产能,"这部分企业的淘汰出局,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奶源的压力,从此使优秀的企业产能得到释放,利润率会进一步提高。"陈连芳分析,"因此,龙头企业的集中度会更明显,一线产品的扩张速度会因此加快。"
虽然这部分企业对乳制品行业整体竞争格局影响不大,但由于停产企业数量较大,短期内将会有较为明显的产能转移,从中长期看,预计也会有20%-25%的产能会被转移到其他持续生产的优势企业,并对如伊利股份(600887)(600887.SH)、蒙牛乳业(2319.HK)、光明乳业(600597)(600597.SH)及其他区域性品牌乳企构成利好。
在这些龙头企业中,除产能因此受到利好之外,奶源的压力也一直居高不下,因此,一些掌握奶源的上市乳制品企业在此轮整改中被寄予厚望。由于掌握原料奶,福成五丰(600965)的乳制品业务一度被看好。然而,福成五丰的乳制品生产项目在此轮的审核中未获得生产许可证,但由于该项目在主营业务中所占份额较小,且现有的生产线是罐装生产线,"转产其它的项目也很方便。"福成五丰董秘宋宝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的业绩不会受大的影响。中国乳业不太规范,加大监管对行业来说是个好事。"宋宝贤说。"经过这些整顿措施,奶源供应缺口有望收窄,有利于缓解奶源收购环节的恶性竞争局面,对于缓解企业原料成本压力有一定帮助,同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会有所提高。"对于此轮整改对行业带来的影响,宋宝贤认为,局部地区奶源价格或许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此轮打击的多是终端,反而可以倒逼原料奶更加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