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将菠菜样品搅碎
2 密封后放进探测器
3 电脑上部分显示红色标识,表明测到放射性碘
卫生部昨日通报,12省份已先后从菠菜、莴笋叶、油麦菜等不同蔬菜中抽检发现极微量放射性碘-131.
这是卫生部首次以通报的形式向公众发布食品饮用水放射性污染抽样监测结果。此前该信息由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统一向外发布。
根据通报,截至4月13日,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区、市)先后从菠菜、莴笋叶、油麦菜、莙荙菜、小白菜、白菜等不同蔬菜中抽检发现极微量放射性碘-131.
专家分析认为,蔬菜中检出的放射性碘-131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饮用水放射性污染抽样监测未发现异常。
■ 探访
菠菜搅碎检测 耗时一天出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向东不远处,一处不起眼的红色砖楼,就是连日来时常被媒体提及的"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这里正是负责我国食品辐射检测的阵地之一。蔬菜如何采集?检测又要经过哪些程序?12日,记者对实验室进行了探访。
采集:须是露天蔬菜
最初的蔬菜取样开始于本月初的一场小雨。这场小雨,加速了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沉降。
北京开始下小雨了,工作人员去采集雨水样品,同时,寻找北京周边露天种植的菠菜。
菠菜因为叶面大、表面有绒毛,被认为是最容易沾染放射性物质的蔬菜之一。但是因为现在蔬菜大都是温室种植,找露天菠菜还费了一番周折。
此后,每天都会有样品送来,每次采集来的菠菜在两公斤左右。送来的蔬菜用塑料袋包着,不清洗,上面贴着采集地标签。工作人员把一些根茎和腐烂的部分剪去,主要留下叶子,然后倒入搅拌机里打碎,取其部分装入专用的圆柱状盒子。
检测:数量极微要测一天
样品制作好后,就送到实验室检测。盒子不仅密封好,外面还要用袋子套上。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主要是防止样品污染仪器探头。"
检测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把样品准确地放到探测器上,盖好铅室盖子,而在隔壁房间的电脑上,就能实时显示出检测的图像和数据。另一个房间里,整齐地排列几个方柱状或圆柱状的装置,这就是用存放几十年的老铅制成的铅室,以屏蔽外来的辐射。铅室里面是价值昂贵的关键部件--探测器。
因为样品放射性微弱,每次检测几乎要持续一天的时间,工作人员指着电脑上的一块红色位置说,这就是检测出的碘-131,专门用红色进行标识,画面上部出现了微弱峰值的,是没有清洗过的菠菜样本,下部几乎看不到峰值的数据,是清洗过的蔬菜。"所以实验证明,只要经过清洗,就能去掉放射性物质。"本报记者 吴鹏 韩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