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9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党委委员马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标准与监督技术室副主任张俭波做客新华网,就食品安全问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当前食品安全主流还是好的
现在大家从媒体上已经看到一些报道,以及一些监管部门对于我们国家整体食品安全形势进行的评价和报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看主流,就是国内的食品安全形势还是好的,网上曝出的所谓食品安全事件往往都属于掺假、使假和假冒伪劣,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影响了整个食品安全的形象。
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特别是食品的品种很多,在各大超市里会看到跟二三十年前相比已经有显著的提高,从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明确感觉到。但是现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对整个食品安全造成一些影响,但是我想强调一点,主流还是好的。
消费者要坚信食品安全整体上是好的 国外食品也无零风险
其实我们这些做技术的人员也是普通的消费者,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虽然现在一些大的牌出了些问题,但这还是局部现象,对于这么多食品类别来说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我坚信,如果购买时还是要购买比较大的品牌,毕竟这些企业无论从生产条件还是守法意识来说,还是走在行业的前面。
再有,作为一个消费者,要对我们国家的食品有信心。虽然现在媒体报道了很多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看看,这些事情到底是发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国家有一些小作坊,往往事件都是出现在小作坊,所以消费者要坚信食品安全整体上是好的,大家可以放心购买我们自己生产的食品,不一定非要到国外买。其实国外的食品有时候也会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因为食品安全是没有零风险的。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的花生酱也出现了食品安全。
第三,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看一下标签,因为标签可以提供很多好用的信息。
必须清醒地看到30年间食品工业化改革的巨大成绩
我们国家真正的食品工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应该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到现在也就是30年的时间。30年的时间,我们从一个短缺经济、物质匮乏到基本解决温饱,正在从温饱向小康过渡的一个过程。30年时间,在有限的可耕用土地面积上,要养活这么庞大的人口,供应压力是比较大的。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食品工业化改革,我们很好地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就是吃什么的问题,我们必须要非常清醒地看到这个巨大的成绩和主流。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食物结构的多样化、饮食方式的多样化,我们比较偏重速度,因此在质量安全上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影响比较大、性质比较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跟一些行业的知名企业、商品占有率覆盖面比较大的大品牌结合起来,这一点是令人十分痛心的,也是让人民群众非常不满意。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该说,食品工业出现这些问题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比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两年,我们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标准体系和完善监管措施,整个食品工业质量安全状况也在一步一步好转。
卫生部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设置水平与国际接轨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整体水平已经接近于发达国家,从标准情况来看,基本上是跟发达国家、国际标准基本接轨。但是各个国家的监管体制是不一样的,对标准的设置也不一样,所以完全拿我国标准和国外一些个别标准来比是不恰当的。
从技术层面我们也在不断完善,从新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后,按照要求,卫生部负责标准的制定。到目前为止,梳理所有现存的标准,过去有多套标准存在,有些标准是重复,有些交叉,更麻烦的是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卫生部已经梳理出四部非常巨大的基础标准,包括污染物标准、添加剂标准等,现在正在陆续颁布。去年我们颁布了100多项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通过了大概200多项,按照新的法律要求,我们在不断完善和制定标准。从标准设置水平来看,基本上和国际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比较接近。
企业家和企业提升道德自律 政府监管要加强执行力
无论是刚刚出现的瘦肉精、染色馒头,还是劣质的粉条、牛肉膏、豆芽菜等等,你看哪个食品安全事故是因为执行标准而出现问题的?凡是出现这些问题的应该说都与标准无关,就是做再好的标准,如果视之无用,照样会出现这种事故。我觉得目前这些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恰恰是法律法规标准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根本没有得到认真的履行。
有两方面问题。一个是企业或者企业家的自律,另外一个就是社会的他律,就是政府的监管。出现影响这么恶劣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首先要强调法律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你从事食品工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法律规定了你应当遵从的义务,首先你就要依法经营。其次我们讲道德。温家宝总理讲到道德的血液,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做人强调的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企业家创办这家企业,你的出发点是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择手段地赚钱,还是首先想到为这个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或者服务?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发达国家食品体系不完全适合中国 但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借鉴国外好的经验不仅仅现在有,其实在前段时间或者20世纪80年代就一直在研究,相关部门一直想做这个事。从专家学者到企业,包括监管部门,都在不断探讨,要把国外一些先进的体系引到中国来,也确实是这么在做的。我们在上世纪80、90年代制定了相当一部分关于行为规范、标准体系以及一系列标准法规的工作,但是回过头来检讨一下就会发现,现在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那种体系是建立在自身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不应把甄别食品安全的责任交给消费者
不应该把甄别食品安全的责任交给消费者,凡是能够到市场上提供给大家食用的食品,在安全标准上应该是统一的,这应该是一个底线。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在消费者购买之前拿着标签看来看去。要看什么呢?看这个食品安全不安全?他看不出来!你不能要求消费者买汽车时懂技术参数,买衣服还要懂面料。凡是能够拿到市场销售的都应该是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的,消费者没有义务帮助厂家去把这道关,这个义务是监管部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