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公众尚且懵懂,辐照食品在中国的规模增长却十分快速。
辐照食品,一个曾经讳莫如深的话题,随着日本的核危机再度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在大家还尚未对其有足够了解的时候,辐照食品在中国的增长已然十分快速。截至2010年,我国辐照食品总量已经达2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辐照食品的一半。
身在"辐"中不知"辐",这是我们目前大多数人的现状。与之伴随的,却是在对高剂量辐照食品安全性存疑的情况下,我国辐照食品标准和监管的缺失。
□本报记者 肖洁
"在郑州,如果问同位素研究所在哪里,没几个人知道,可只要一提'激光大蒜',大家都知道。"
"激光大蒜"是农民们给辐照大蒜起的俗名。"最红火的时候,从我们单位门口开始,装大蒜的卡车停在马路边,一辆接一辆,足足能排上两三公里的队,交警还得过来维持秩序。"
四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一个辐照食品技术论坛上,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军这样描述大蒜车队的"盛况".
身在"辐"中不知"辐"
"我们照了很多,但是大家都不知道。"
在这个论坛上,这句话被包括朱军在内的多位辐照食品专家反复提及。
辐照食品,曾经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2009年夏天,从几家知名品牌方便面的调料包"辐照门"事件,到河南杞县的钴-60事件,辐照这一在食品行业应用多年的技术浮出水面,并引起热议。
但没过多久,辐照食品的话题在媒体上渐渐淡去。
此次日本的核危机让民众对"辐射"高度敏感,同时对于辐照食品也再度关注。
在国内一个大型母婴网站上,一位母亲提到了辐照食品话题。她觉得自己在日本核危机后,更迫切地想知道--"这个辐射,跟那个辐射是一样的吗?"
后面跟贴的二十来人中,不乏对辐照食品有所了解者,但更多的人则是表示惊讶--"晕,只听说过防腐剂,没想到还有射线!"
在"辐照门"事件发生近两年后,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辐照食品为何物。记者在超市的食品柜台翻找,除了方便面,还很难看到其他辐照食品有标识。
虽然公众尚且懵懂,辐照食品在中国的规模增长却十分快速。
"我国绝对是世界辐照食品第一大国。"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所研究员赵永富说。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辐照食品总量已经达2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辐照食品的一半。
赵永富还透露,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正在努力推动我国食品辐照加工产业的发展,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使辐照食品增长3~4倍。
食品辐照技术是利用钴-60、铯-137等放射源产生的伽马射线,或加速器产生的10MeV以下的高能电子束,对食品和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其中,钴-60辐照装置还是主要装备,目前全世界运行的大型装置250多座,总装源能力约3亿居里。
中国在其中所占比例很大。
此前我国曾批准6类辐照食品卫生标准和17项辐照食品工艺标准。"现在每年涉及的食品产值应该超过300亿元。"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文彦告诉《科学时报》。
据了解,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批准了食品辐照技术的应用。食品辐照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发芽,杀虫灭菌,改善品质,保鲜耐贮。
由于射线穿透力强,辐照技术的一大好处是无须打开包装,既方便快捷,又可避免二次污染。
对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杀菌灭虫方式,很多人将信将疑。
江苏瑞迪生科技公司业务经理汪昌保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位第一次合作的客户送货时留了个心眼,在包装上做了记号。结果收货时他发现记号完全没被动过,他马上质疑:"你们是不是根本没有给我们的产品杀菌?"
汪昌保给他作了解释。但是,这个客户还是不放心,拿了一部分回去做储藏实验,发现的确有效果,这才相信了汪昌保的话。
正如与会的多位专家所说,我们其实是身在"辐"中不知"辐".
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大蒜,日常我们所用到的香辛料和脱水蔬菜调味品,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经过辐照的。这些食品容易带有微生物和害虫,传统的加热杀菌工艺会使香气挥发,具有冷处理特色的辐照技术因此体现出优势。
据赵永富介绍,我国现在香辛料和脱水蔬菜的辐照量大概为10万吨左右,占世界辐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约占我国辐照食品一半的产量。
而小食品近年来在辐照食品行业异军突起,几乎与香辛料平起平坐。泡椒凤爪是个典型的例子。赵永富介绍说,如不添加防腐剂,凤爪只能存放2~3天,而采用辐照技术可以使保质期延长到1~6个月。现在仅四川省每年泡椒凤爪辐照处理量就达到了1万吨以上。
此外,冷冻食品、白酒等都是辐照技术覆盖较多的领域。
辐照食品就像烤红薯?
"大家把食品辐照和原子弹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朱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