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肉菜安全追溯链条年底前建成
2012年底前完成包括部分县(市)在内的全部建设任务
核心提示
我市的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目标是,将按照源头控生产、加工控质量、批发控流向、零售控准入的原则,搭建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运行平台,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畜禽屠宰、加工、流通和蔬菜流通等环节的有效监管,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本报讯(记者 刘宝芝)日前,包括我市在内的10个城市被国家正式确定为第二批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这标志着我市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始全面、快速启动。据介绍,我市整个体系建设预算投资近一个亿,预计8个月的时间可完成市区内各项目的基础建设并试运行,2012年底前完成包括部分县(市)在内的全部建设任务。
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由中央管理平台(设在商务部)、市级追溯中心管理平台(设在市商务局)、屠宰企业追溯子系统、肉菜批发追溯子系统、肉菜配送追溯子系统、团体单位追溯子系统、零售终端追溯子系统、"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子系统、追溯查询子系统构成。我市的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目标是,将按照"源头控生产、加工控质量、批发控流向、零售控准入"的原则,搭建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运行平台,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畜禽屠宰、加工、流通和蔬菜流通等环节的有效监管,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据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食品安全保障工程。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主体安全责任难落实。建设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从流通领域入手建立市场倒逼机制,强化经营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能力,促使生产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建设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是从肉菜入手,推动农产品流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肉类蔬菜是"菜篮子"中的大品种,消费量大,但流通的组织化、包装化水平不高,容易在食品安全上出现问题,而且不易查找源头。选择肉类蔬菜入手建立追溯体系,通过信息化改造、加强市场引导等手段,改善流通基础设施,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带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
为保证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了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建设方案,明确了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确定了具体建设内容和针对不同情况的不同模式,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办法及实施步骤。目前,我市的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方案已经通过财政部、商务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基本完成,相应的地方立法工作也正在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数据中心硬件平台建设,屠宰厂网络平台改造,批发、配送的布点安装,农贸市场电子秤布点安装,生鲜超市和大型超市布点安装,团体用户的布点安装,对各级管理、操作、维护人员培训等具体项目正在陆续启动。
按照我市建设方案的要求,力争在今年底之前,在市内六个城区(含高新技术开发区)基本完成肉类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完成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在2012年底之前,确保完成4~6个县(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工作和全部建设任务。该体系建成后,将覆盖我市全部21个定点屠宰企业、4个肉品批发市场、60个标准化菜市场、全部大型超市和连锁经营门店及团体消费单位。
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和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立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使流通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必将进一步促进诚信建设,有效助力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使市场消费环境得到明显净化。一是有利于有效控制私屠滥宰肉品、问题蔬菜流入市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二是有利于提高流通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促使生产者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实质上建立了肉类蔬菜经营者的诚信体系,对有问题的肉菜,可直接追溯到责任主体,有利于依法、及时、准确地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有助于推进诚信经营、促进消费。四是通过对肉菜流通数量、来源、去向、价格等方面的信息采集与分析、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管理,使宏观管理微观化,提高对市场运行的调控水平。
作者:刘宝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