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姐是个会过日子的人,去年7月,她听说豆油要涨价,一口气买回40多斤散装豆油。前两天,她打开那一大桶豆油时傻了眼:油变成了奶酪一样的东西,又白又硬,倒都倒不出来。"这豆油是不是掺了什么东西啊,会不会是地沟油呢,我都不敢吃了。"昨天,张大姐给本报新闻热线打来电话,她买回的"奶酪"油到底有没有问题?您碰到过这种情况吗?
"我的豆油变奶酪"
张大姐家住皇姑区海德公园,去年7月,她忽然听说食用油要涨价了,邻居们也都大桶大桶地往回拎。张大姐坐不住了,她立刻和几个邻居来到家附近体苑小区旁边一家粮油店"抢"油。当时散装豆油才4.2元一斤,张大姐先是买回5斤,回家后觉得买少了,又回去买了38斤,用大号塑料桶整整装了一桶,一共花了181元钱。
张大姐家有个地下室,里面冬暖夏凉,回来后,她就把这一大桶油放在了里面。随后,由于单位陆续发了不少油,直到前不久,家里的余油才吃完,张大姐想起了她的"储备油".
"我到地下室一看,吓了一跳,原来黄黄的豆油都变成白砣了,根本倒不出来。"昨天,在地下室里,张大姐费劲地将大油桶倾斜,可是里面的油像白蜡一样,根本不流动。
张大姐说,地下室的温度并不低,冬天时也都在零上,蔬菜放在里面从不上冻。当天,张大姐拿出一个温度计,刻度显示,地下室的温度为11摄氏度。
张大姐吃了哑巴亏
"我是做粮食工作的。以前家里经常储存豆油,有时一放就一两年,可是我从没看到纯豆油发生过这种情况。"张大姐说,她倒是听说过,如果豆油不纯,比如添加了劣质油或地沟油可能会出现这种凝固的情况。
前天,张大姐让家人开车拉着这桶油找到粮油店,可店主说什么也不承认这油是他卖的,还说就算是他卖的,别人都没出现问题咋就她的有问题,还让张大姐愿意上哪告上哪告。"张大姐为了这桶油惹了一肚子气,可是买散装油没凭证,她只能吃哑巴亏了。
昨天下午,张大姐拿来一个铁勺,费劲地从油桶里挖出一些"奶酪油".将"奶酪油"拿出地下室重见天日后,它慢慢发生了变化,开始渗出黄色的油脂,两个小时后,它化成一半油一半"奶酪"的混合体,油的部分颜色较浅,而且像水一样没有黏稠感,油底沉淀的"奶酪"看起来像蜂蜜结晶一样,呈乳白色颗粒状。
"我再也不敢买散装油了,抢便宜买的油现在不敢吃,白花了快二百元钱。"张大姐很懊悔。
"肯定不是纯豆油"
昨天,记者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一些花生油和含棕榈油的调和油的外包装上,标签上有"低温的情况下出现凝固现象,但属于正常现象"的字样。
花生油、棕榈油容易凝固,市民最常食用的大豆油容易凝固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联系到生产金龙鱼、元宝等知名品牌食用油的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该公司品管部专家向记者解释说,纯正大豆油一般在零下十几度才可能出现凝固现象,张大姐买的大豆油在零上十几度便凝固了,虽然不能确定油具体含什么成分,但可以肯定不是纯正大豆油,有可能掺杂了棕榈油等低价油,而棕榈油在20多摄氏度以下便会出现絮状、凝固现象。
该专家提醒市民,油的品质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所以市民最好到正规大超市购油,在超市购油只需留意三点就可以了:1.油没有漏出;2.观察油里没有沉淀物;第三,没有过保质期。
油买到家后打开瓶盖,先闻下气味,如果油已经变质,会出现很明显的哈喇味,一定不要食用,另外,变质油颜色会发生变化。
本报记者 张萍实习生 杨佳 摄影 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