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青岛:八成进口红酒非原装 4元一瓶能卖到千元

   日期:2011-05-16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376    

    岛城进口红酒市场一年比一年火,商家都称自己是"原瓶进口葡萄酒",其实多数是忽悠。5月15日,青岛海关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 ,2011年第一季度入境的1520.4万升进口葡萄酒中,有1219.8升是2升以上的大包装形式进关,占到了进口红酒总量的80.2% .而真正原瓶进口、入境后可直接销售的红酒还不足两成。根据海关计算,大桶装的进口葡萄酒均价才0.9美元一升,但在国内通过分装、灌装、贴标之后,上市价一瓶能卖到上千元人民币。

    ■数字

    八成葡萄酒大桶入关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青岛海关的进口葡萄酒总量和价值双双创下新高,进口葡萄酒总量达 1520.4万升,同比增加34.5% ,进口值为2626.5万美元,增长83.9%.

    在海关发布的数据报告中,有一项关于进口容积的统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项数据显示,这些从国外红酒主产区进口的葡萄酒中 ,以"2升以上大包装 "形式入境的有1219.8万升,占整个进口总量的80.2%,而"2升及以下小包装"进口的只有295.8万升,还占不到总量两成。

    据介绍,"2升以下小包装 "基本属于原瓶、原装进口,也就是说,进境后不需要再次灌装 ,可以直接拿到市场上销售。而"2升以上大包装"则是大酒桶入关,进境后再通过分装、灌装成瓶,然后再上市销售。

    15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处酒水店,发现每家店铺的电子屏上都打着"原瓶进口"、"原装进口"的字样。但海关的统计数字揭露了真相:当前市场上各种进口葡萄酒中 ,至少有8成根本不是原装 、原瓶进口。

    ■泡沫

    进口均价一瓶不到4元

    在大小酒庄、酒水店,一瓶瓶号称"原瓶进口"的600ml装葡萄酒定价不菲,少则300元、400元,多则上千元,这些海外红酒的实际成本又值多少钱呢?

    根据青岛海关方面计算,大包装葡萄酒的平均价格才仅仅为0.9美元一升,折合成人民币约5.85元,600ml的原酒只有3.51元,这与市场上进口酒动辄每瓶数百元、上千元的价格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据了解,目前进口到国内市场的葡萄酒主要包括三种,一种是原装进口瓶装酒,第二种是国外品牌酒、进口到中国国内灌装 ,第三种是国外酒进口、与国内酒调配、加贴国内酒企自有品牌。而后两种就是大包装葡萄酒进口后的主要运作模式,也就是先桶装进口,再分装销售。"这一分装问题就多了,勾兑、稀释、以次充好,各种手段都是为了获取更多利润。"经营一家外贸公司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当前进口红酒的品质良莠不齐,有些酒水代理商甚至用色素、甜味剂等进行勾兑。

    ■分析

    冒牌原装酒吹大价格泡沫

    海关部门表示,由于我国是新兴的葡萄酒消费国家,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鉴别水平普遍不高,给了酒水商可趁之机,更加剧了国内葡萄酒市场的价格泡沫,导致酒类市场价格结构畸形。而进口葡萄酒的价格泡沫和质量问题,也让国内红酒行业感到不安。

    "如果是第三种进口,国内酒企用国外原酒进行调配、贴牌,质量还是可以保障的,因为正规酒企会在包装上对'分装酒'、'灌装酒'做出说明,最可怕的是那些个体代理商,自己进酒灌装,还说是原瓶进口。"青岛麦德龙酒水主管邵经理分析表示,这种自行灌装、贴标冒充原瓶进口的行为已经属于造假,一方面直接侵害了国内消费者的利益,另一个方面,成为外国葡萄酒抢占国内高端葡萄酒市场的"铺路石",严重威胁本土品牌的成长。

    ■相关新闻

    国内葡萄减产进口需求增大

    青岛海关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月,口岸进口葡萄酒量价齐增 ,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并对此分析称,气候异常、汇率变动等因素,都大大刺激了国内酒商的进口兴趣。

    自2009年起,我国气候异常,导致云南、宁夏等酿酒葡萄主产区减产,市场供需出现失衡。到了2010年,减产带来的原材料成本压力显现,葡萄收购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2011年的葡萄酒市场。国内酒商急需通过进口葡萄酒来填补由此造成的缺失,葡萄酒进口需求加大。

    除了自然原因外,汇率变动也助推了葡萄酒的进口。首先,欧元贬值加速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酒出口的复苏,而这些国家的葡萄酒在中国消费群中已建立了很强的认同感,形成了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其出口复苏推动了我国自欧盟葡萄酒进口量大增。同时,人民币升值使得葡萄酒进口成本大幅下降,国产葡萄酒优势下降,进口葡萄酒的国内市场竞争力加强。(记者 王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