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豆芽、问题花椒、瘦肉精、牛肉膏……近年来频发的农产品安全事件,让公众越来越困扰,甚至对整个食品安全状况产生了怀疑。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恢复消费者信心,各路专家均推崇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意义何在?它的推广又面临着哪些问题?近日,记者对我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先行者--广西农垦和有关方面进行了采访。
"身份证"记录农产品生产全过程
5月16日一大早,家住南宁市纬武路的刘女士来到附近的广西农垦优质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买了0.7公斤的猪肉。付完款后,她习惯性地将包装上的"身份证"--"农产品质量追溯码",输入中心配备的"产品质量追溯机"里。随即,生猪品种、饲养责任人、免疫情况、屠宰场等一连串关于这块肉的信息就显示出来了。"在这里买肉,每块肉的'来龙去脉'都一清二楚,安全更有保障,吃起来也更放心!"刘女士说。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逐步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几年,广西农垦也大胆"试水",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开放性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追溯制度体系。
记者在广西农垦优质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看到,不仅是猪肉,现场售卖的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都可以实现质量追溯,除了"产品质量追溯机",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短信查询到简要信息,而在中心内部使用的质量监管综合平台上,则有详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有了追溯体系,不仅是消费者吃得放心,我们卖起来也更加放心。"工作人员郑成斌介绍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全程记录下种植养殖户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使农产品质量有了较强的可追溯性,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查询到,并可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身份证"让农产品身价倍增
在广西农垦优质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记者发现,虽然此处销售的猪肉要比其他菜市贵2~3元/公斤,但前来选购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到中午时间,猪肉就被销售一空。工作人员介绍说,店内其它农产品的销量也非常好,有些品种一两天就要补一次货。
据了解,广西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涉及茶叶、水果、生猪、牛奶、水产、蔬菜6个农产品的6家企业、18个生产基地,果蔬追溯规模达到3.19万亩,生猪追溯规模达到1万头。茶叶可追溯到形成一个采收或加工批次的农户组、蔬菜可追溯到每一个生产农民、猪肉可追溯到每一个入栏批次的猪群。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不仅让广西农垦的产品在南宁和区内市场热销,在国内外,可追溯的农产品也成了"香饽饽".在广东珠海市,质量和包装相同的产品,贴有追溯标签的广西农垦柑橘每件多卖4~5元,效益提高20%左右。2008年,广西农垦旗下的源头农场共有218个货柜的柑橘出口加拿大、俄罗斯、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可追溯柑橘出口总量545万公斤。2009年,多家销售大户入驻该农场,柑橘日均交易量达500吨以上。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给农垦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广西农垦负责人介绍说,2009年全年广西农垦可追溯产品销售收入20亿元,较同类产品收入增加2亿元,效益增加10%.而在2010年,随着更多的农产品实现可追溯,效益又有了明显增加。
推广之路任重道远
农产品质量追溯,消费者叫好,商家受益。但记者在南宁市场调查走访时发现,除了广西农垦一家,市场上可以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商家少之又少,不少商家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甚至全不知情。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到底有何难?14日,记者来到了广西农垦旗下的永新畜牧集团。
据了解,位于横县的永新畜牧集团,生猪产品已经全部有了"身份证".据该集团副总经理胡如海介绍说,该集团年产生猪40万头,当初建设质量追溯体系只用了40万元,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也只要10万元左右,平摊在每头生猪上面是一笔非常小的花费。
在胡如海看来,不仅是广西,在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也还在起步阶段。建立该体系最大的阻力在于很多企业认识不够到位,觉得质量追溯体系可有可无;而在想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的种养企业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日常管理的规范化,"质量追溯体系的相关数据都直接来自日常管理,管理规范的企业,数据采集只要顺带进行,但不规范的企业做起来难度很大,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规范化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种养企业自身问题外,当前推广质量追溯体系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一是进入市场的渠道尚不完善。当前,农贸市场尚不具备质量可追溯农产品这一较高端产品进入的条件,而多数超市进入的条件也设置得较为苛刻,须缴纳赞助费等费用。二是群众对农产品质量追溯认知存在不足。大多数群众对质量追溯这一新生事物尚不了解。三是除了规模化的种养企业外,市场上很多农产品都是由单个农户提供,这些农产品如何实现质量追溯,仍有待各方发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