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机械  北京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国内外专家建言中国食品安全

   日期:2011-05-19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847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9日讯 记者近日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在京召开2011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上获悉,42位中外专家分析了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八大挑战,并就加强中国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十条建议。

    梳理中国食品安全八大挑战。一是基数与概率。中国用3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用百年完成的从温饱到小康的需求跨越。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5.3万亿,每天平均加工生产10亿公斤食品,这个全球最庞大的基数必然使中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概率增高。二是源头污染。中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使农产品产地、空气、水、土地等污染加快,其产生的风险传递到整个食品链。三是散点式溯源。中国农业分散经营,而食品市场在快速集中。分散的小农经济与现代食品工业对接失衡,其溯源的难度远远高于大农业支撑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四是风险交流严重缺失。风险交流功能是让公众了解安全风险及管理措施,避免公众恐慌。而中国监管部门、科技界主动回应少,加之个别媒体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不经核实就随意发布信息,造成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认识片面。五是"信息真空"下的"信息失真".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体正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实际"引导者".科学事实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存在"信息真空",食品安全假新闻不断出现。六是监管难度。当前形成了少数大企业对40余万中小企业甚至小作坊的恶性竞争、艰难并存的"二元化"格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企业问题不同,相同、单一的监管模式难以有效、有力。七是管理差异。中国和发达国家的食品产业基础相差较大,消费者诉求又要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水平对接。同时,分段监管的不足以及整个食品安全框架体系也正在建设中。八是矛盾的浓缩。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加剧,食品安全问题"燃点"很低,甚至成为各种民意的宣泄口,一个小企业、小摊贩的恶意行为,很容易引起消费者对整个食品行业和监管部门的强烈不满。

    提出十方面工作建议。一是确定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合理期待值。以全球、历史的视角看待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它只是一个国家常态化的管理过程必经的一个阶段,食品安全不可能是"零风险",需要确定合理的期待值,打持久战。二是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不是消除危害,而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个国家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基础、消费习惯、科学、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最终实现企业、消费者、政府等多方利益的平衡。三是确定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技术路线图,减少"激情式"执法。从道德、法规、技术三个层面,探寻解决路线图以及不同层次的监管流程,减少人为影响。四是将食品安全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是企业,企业必须将安全成本纳入生产成本,加强全过程控制。重叠、过频的政府检测,别的国家都没有,易使企业转嫁责任,也易使消费者对政府过高期待。五是风险交流应纳入中国政府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中。政府缺位、科技界失声、媒体报道失准,三大因素使中国食品安全的诸多事件定性不准,风险交流严重缺位。应由政府、科技界、行业、媒体共同努力,尽快强化这一薄弱环节。六是强化"平和时期"的风险交流,强化公众科普。风险交流应该更多地在日常进行,打好基础,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水平,危机爆发时再亡羊补牢,往往为时已晚。七是科技界应反思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集体失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科技界应当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表达科学的真实。"科技工作者应当站在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第一线。八是媒体应该诚实、客观地报道食品安全事件,多做"平和时期"的消费者教育。媒体要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报道食品安全信息,要诚实、客观地报道食品安全事件。主管单位应对媒体的造谣者给予及时处罚,以防不正之风蔓延。九是透明才能产生信任。中国食品安全的最大危机是信任危机。要取信于民,透明是食品安全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的关键所在。十是分段管理下的信息共享。中国目前分段过多的管理模式制约了食品安全管理,产生了许多矛盾与困惑,加强协调协作、信息共享是克服当前管理困境必须使用的手段。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