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讯(记者 冯耀华)今年5月,自治区质监局对全区范围内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果冻、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膨化食品等儿童食品及糕点生产企业开展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日前,该局正式公布抽查结果,抽查整体平均合格率为80%,其中糕点合格率最低,为78.8%; 62家企业相关产品抽查不合格;而不合格产品中,又以铝超标最为突出。
不合格产品
多为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
此次监督检查,共检查企业305家,抽检了309个批次的果冻、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膨化食品等儿童食品及糕点。经检验,合格产品的有247批次,其中碳酸饮料全部合格,膨化食品合格率为86.7%,果汁饮料合格率为80%,果冻合格率为80%,糕点合格率为78.8%,整体平均合格率为80%.
公告显示,被抽查的产品中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果汁饮料的菌落总数超标;膨化食品的甜蜜素和大肠菌群超标;果冻产品超范围使用添加剂苯甲酸和糖精钠以及糕点产品重金属(其中铝:29个批次超标)、菌落总数、霉菌超标、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分析认为,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二是企业在使用膨松剂、泡打粉等复合添加剂时不了解其中的成分,没控制好原辅材料的采购验证;此外,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生产环境洁净程度及关键控制点不符合要求,缺乏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铝超标突出
占到不合格项目的一半
记者于这份抽查公告中发现,在被检查的277家糕点生产企业中,有57家被检出不合格;其中,在不合格项目中,又以铝超标最为突出,占到不合格项目的一半。
食品中的铝从何而来,它们怎么会超标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副主任吕春秋,他告诉记者,食品中出现铝超标主要是因为生产者过量使用了泡打粉所致。他介绍道, 泡打粉是由食粉配以不同的酸性材料或酸式盐及一些填充剂配合而成,一遇水即产生反应将二氧化碳放出,其中,泡打粉内就含有明矾,也就是硫酸铝钾。明矾是传统的食品改良剂和膨松剂,常用作油条、粉丝、米粉等食品生产的添加剂,其中,在油条中使用最多。
吕春秋说,由于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铝钾,含有铝离子,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它并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食品中含有的铝超过国家标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长期过量摄入会损伤大脑,导致痴呆,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尤其对身体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和孕妇产生的危害较大。
部门应对
责令企业停产不合格产品
针对这次监督抽查发现的问题,自治区质监局已要求各地质监部门责令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整改并限期复查,对抽查中发现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责令企业停止生产不合格产品,并按照有关规定监督销毁或者做必要的技术处理。区质监局一位负责人表示,针对食品超限量或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突出质量问题,将加大对各类食品生产企业的跟踪监督力度。
相关链接: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不合格食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