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市民们集中外力取暖的做法却引起了中医专家们的警惕:过度依赖采暖设备,放弃自身对寒冷的主动抵御,会造成人体抗寒能力下降。其实,身体素质好的市民,可以通过适当耐寒锻炼来提高身体抗寒能力,这样才能逐渐适应寒冷保证过冬。
增强抗寒能力从生活习惯做起
冬季,有不少生活习惯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抗寒能力,中山市中医院的刘医师特别提醒,带口罩防冷,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饮酒御寒,更容易导致酒后寒;手脚冰冻用火烤;蒙头睡觉等做法都是不对的,要切实改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地抵御寒冷的天气。
刘医师表示,体质比较好的市民,可以进行逐渐冷适应。对于在自己身体承受范围内的寒冷,不用过多依赖采暖设备,以稍有凉意为好。基础比较好的人,也可以用冷水洗脸、擦身,积极参加户外锻炼,让身体不停地受到寒冷空气的刺激,肌肉、血管不停地收缩,促使体内新陈代谢加速,身体产热量增加,进而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
据介绍,经常在冬季有意识地进行锻炼的人,比一般人的抗寒能力要高10倍。“当然,在耐寒锻炼中,一定要把握适度和渐进两个原则。强冷空气不断入侵,气温骤降,气温变化幅度大时,要根据个人实际适当增添衣物。另外,身体素质差、有基础病以及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刘医师补充道。
中青年成寒冷病高发人群
上周,益华四海家电的工作人员小李告诉记者,上周一、周二,他所负责区域的取暖商品销售量猛增,达到平时的5—6倍以上,而据他所知,热水袋、电热垫等产品更成为超市销售的热点。
但是,中山市中医院的中医师却反映,医院里,因寒冷引发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并没有因为取暖设备普及而有所减少。“最近,因为天气骤变造成的流感、脑梗、脑血管疾病复发患者是平时的3倍以上。各类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成了来医院就诊的主力。”中山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刘医师告诉记者,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些患者的年龄段明显降低,40多岁的中青年人正因缺乏锻炼,成为“寒冷病”的高发人群。
“民间有秋冻之说,这也和中医提到的‘正气内存、邪不干正’相吻合。”中山市“万纬堂”中草药店第四代传人梁国政中医师认为,只有主动提升体内正气,才能真正抵御外部寒冷,这是御寒的基础。
“在一个温度略低的房间里,有的人觉得寒冷异常,有的人却可以安然处之,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耐寒能力有所不同。”梁医师告诉记者,除了年老体弱以及慢性病和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人的耐寒能力也是可以通过日常锻炼逐渐提高的。邓泳秋
冬天合理膳食多做运动抗寒
招数一:多补充维生素E
维生素E不仅可以让女人更加美丽,维护女性的生殖健康,同时还可以打通人体的末梢神经血管,使体内血液循环更加通畅,在饮食上可每天吃点坚果类。如果冬季长期手脚冰冷的人可服用些维生素E补充剂,对末梢血液循环畅通很有帮助。
招数二:合理补充热量
不要偏食、过度减肥,让身体储存适量的脂肪,可帮助维持体温。我们都知道很冷时吃点东西会暖和很多,同样,如果你体内食物过少,热量过少,就会导致身体发冷。如果,预先知道今天因工作忙碌,无法按时吃饭,可先准备些饼干、坚果、牛奶、豆奶,或是人参茶等适时地补充热量,并不时喝点热水。
招数三:让身体动起来
一早起来做做运动,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一整天都会充满活力,不容易发冷。平时也可以增加些运动项目,即使没时间,简单的爬楼梯、原地跳跃等都有助于强化体温调节能力,也可加快血液的循环速度。
招数四:每晚热水泡脚
怕冷的人可在每天晚上用热水泡泡脚,也可以切些生姜片,用开水冲泡,待水温稍热,但脚可以缓慢放进去时,泡上15分钟到20分钟,这样可以加快血液循环速度,还可以消除疲劳,助于安眠。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保暖,尤其是脚和腿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另外不要穿太紧的衣服,因为衣服过紧会阻碍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