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玺撼)在各项严厉的食品安全监控举措下,本市已出现部分不达标中小企业退出市场的情况。记者昨天获悉,一家名为"花美食品有限公司"的上海糕点食品生产企业接到罚单后,主动向所在地区质监部门提出了"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据了解,该企业在上周一次质监检查中,由于所使用的砂糖类辅料索证索票不全、人流和物流的通道未完全分开等问题,可能为食品生产埋下安全隐患,因此遭到质监部门"罚款30万元"的处罚。由于难堪重罚,该企业已主动提出 "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位于普陀区怒江北路上的生产场地也已于6月16日起开始停产。
一些颇具规模的食品制售企业也因 "陋习"付出代价。记者从宝山区工商部门获悉,在该区5月份的专项抽查中,发现两家超市现制现售柜台存在原料、调味料、食品添加剂混放,操作台摆放与经营无关工具等问题,柜台现制现售的熟食经过抽样检测还发现菌落总数超标。虽然两家超市涉及问题的当批次食品货值都低于300元,但工商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按接近罚金上限的4.5万元予以其重罚。
据悉,对于一些情节较轻的"陋习",以往监管部门只是严格责令企业限期整改,近期的重罚让不少企业"猛醒".
严格监管或将为不规范食品制售企业带来一次"洗牌",记者从一些区县的工商和质监部门了解到,近期类似"主动退市"的不达标企业还有不少。市食监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本市对问题企业的把关也在不断升级。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对用料辅料索证索票不全等食品制售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都被纳入了重点检查范围,一旦发现将从严处理。尤其是规模小的食品制售企业,以往隐患就多,目前的处罚力度也特别从严。虽然对一些小规模制售企业而言,每批次用料的进货量较小,向外地的一级生产厂商索证索票并登记有一定难度,但监管并不能因此而有所区别。
记者从市质监部门获悉,本市"打违除患"专项行动还在不断严格执法。截至目前,市质监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51万人次,检查企业6100余家次,立案查处案件352起,已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33张,涉及食品生产企业24家;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4张,涉及食品生产企业3家;拟吊销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249张,涉及食品生产企业19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