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6月27日电(记者蔡玉高)针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近年来南京市将监管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实行区、镇街、社区三级责任体系,通过"网格化"管理建立起了高效食品安全监督网。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分布在街道与社区的协管员与信息员很好地发挥了眼线的作用,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在街道的统筹下,相关职能部门能做到第一时间联合行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食品安全监管面临掣肘
"多龙治水"是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一大掣肘。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的是分段式管理,涉及到诸多工商、质监、商贸、食品药品监督等诸多部门,很难形成监管合力。
以困扰我国多年的"瘦肉精"问题为例,涉及的管理部门包括工商、质检、食品安全、商贸等六家,每一家都可能将"健美猪"拒之门外。但结局是,六条"龙"却始终没有管好一头猪。相关人士表示,根据相关法规,可对"瘦肉精"问题"发言"的部门很多,彼此职能模糊、交叉,最终难免出现互相推脱、集体撂摊子的局面。
南京市雨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心坚表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如果始终"浮"在市、区一级,难以形成管理的合力,遇有突发安全事件时,也很难在第一时间联合行动。因此,要想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不断下移监管的重心。
监管力量有限,对基层情况不甚了解,导致诸多食品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消除。南京市质监局食品处副处长吴娟介绍,全市有1200多家食品企业,对应的管理人员却只有76人,如果仅仅依靠他们的力量,肯定会有鞭长莫及之处。
"网格化"管理前移监管关口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市、区(县)、镇(街道)的综合考核目标和财政预算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各区县政府则将食品安全工作做到了"四纳入"即: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考核、纳入"三个文明建设"考核、纳入年度专项财政预算。
去年5月,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按照"属地管理,环节监管、网格定位、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把市、区(县)、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配置相应的监管资源,实现对网格内食品生产经营者 "定格、定向、定员、定责"的"四定"管理,实时采集网格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情况,做到点对点、面对面地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服务,努力实现整合监管资源、规范服务流程、强化责任意识、保障饮食安全的目标。
指着张贴上墙的雨花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图,雨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心坚告诉记者,他们以街道、社区单位将全区分成了8大网格56个小网格,每一寸土地都处于网格中的一处,都有相应的责任人。从而保证监管部门能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以做到及时处置与应对。
华文表示,按照监管模式网格化的要求,南京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相对固化。通过纵向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和横向责任政府,形成层次不同,大小不一的各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眼".全市6597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畴,确保群众的饮食安全。
经过多年探索,南京市改变了以往职能部门"浮"于市、区一级的常规,督促他们关口前移,将监管力量下沉至街道乃至社区一级,遇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时,在街道统筹之下,多部门实现联动以快速处理问题。今年6月中旬,针对网络曝出的"黑作坊用松香脱鸭毛"一事,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在第一时间整合食安办、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力量,及时取缔了这家黑作坊。
为监管工作装上"眼睛"
网格化管理得以实现,离不开分布在街道与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近年来,南京市聘请了镇(街)食品安全协管员、村(居委会)食品安全信息员近3000人,做到了各镇、街道至少聘请一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各社区居委会和行政村至少有一名食品安全信息员。
"协管员与信息员就好比监管部门的'眼睛',"张心坚表示,他们每天在其责任区域内搜集信息,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此前,正是依赖于信息员提供的线索,监管部门及时取缔了两家地沟油加工窝点。
完善食品安全群众维权机构,增强群众维权意识。南京在全市116个镇(街、开发园区)中建立了食品安全群众维权机构 116个,覆盖面达100%.发动各区县、镇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抵御食品安全侵害的能力和自我维权保护的能力。
与此同时,进一步畅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提高投诉举报办结率。在南京市食安办制定的《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处理办法》基础上,市政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首问首接、内部流转"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农业12316、质监12365、工商12315、卫生12320和政府服务热线12345的作用,进一步拓宽投诉举报渠道,提高投诉举报办结效率。
四大举措进一步加强监管
华文介绍,南京将继续探索加强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进一步发挥网络功效,使食品安全"三网"真正起到食品安全"防护网"的作用。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三网"的经费投入。争取在市、区县、镇(街道)政府均设立食品安全专项经费;
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管责任网的运行机制,重点是加强镇街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与监管部门、责任区域、人员的协调与配合;
三是进一步增强镇(街道)、村(社区)食品安全监管员队伍素质。加大对监管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力度;
四是加大"三网"建设宣传力度。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宣传食品安全安全"三网"的意义,引导和鼓励大型食品经营企业和农村居民参与到"三网" 建设中,为保障农村食品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