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蒙进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着老百姓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中,如何保证能得到相关部门有效监管?7月5日,南宁市政府及各单位向自治区人大执法检查组汇报了南宁食品安全情况。在报告会上,最令各部门“头痛”的,还是小作坊和摊贩监管难题。
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南宁市蔬菜、水果基地面积20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1万亩,畜禽养殖场(户)8920个;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10家,销售企业75家;餐饮服务单位18050家,学校食堂255家,生猪屠宰企业154家。
在这条“食物链”上,南宁市在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中取得诸多成效,但问题也不少,而小作坊和摊贩尤为棘手。由于配套管理办法的滞后,在对食品小作坊、摊贩的监管中存在漏洞。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具体管理办法须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但在管理办法出台之前,下级政府难以理顺相关监管部门职责,而相关部门也缺乏相应的许可、监管依据。
而在对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中,也存在安全隐患。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中,只有证明其患有“五病”且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才能对生产经营者予以处罚,但行政执法中,又不能要求他们强制体检,这将使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下一步,南宁市政府将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在国家、自治区有关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办法出台之前,南宁市政府将研究、制定南宁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细化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
另一方面,南宁市还将推进食品工作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扩大诚信体系建设试点行业范围,开展诚信自律教育。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南宁市工信委的不少工作值得深入开展。今年上半年,南宁市工信委曾研究制定方案,督促企业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质量检测能力,加强原料管理,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让食品安全可以追溯到生产的源头。同时,还在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向社会披露诚信信息,采取失信曝光和市场退出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