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再这么涨下去真的吃不起了。”昨天,市民刘大妈看着元禾超市内“崇康鲜肉,16.8元/斤”的猪肉价格牌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猪肉价格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居高不下的猪肉价格何时“降温”成了市民热议的话题。猪肉贵,到底贵在了哪里?连日来,记者沿着猪肉的销售环节、批发环节、屠宰环节再到养殖环节,对整个猪肉的销售流程进行了跟踪采访。
市场:一斤猪肉15元多,市民连喊“吃不消”
“猪肉一斤15块多钱,排骨一斤20块钱,这么高的价格让人有些吃不消。”昨日上午,在学府街某菜市场内,市民张阿姨看到卖肉摊上挂着的肉价牌,也不由得念叨起来。最近一两个月,猪肉价格的上涨幅度不断扩大,价格也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夏天本是猪肉的消费淡季,可如今面对与天气同步“升温”的肉价,许多消费者表示“吃不消”,并且会考虑 “另辟蹊径”解馋。“一斤猪肉最高卖到了16块多,可现在一斤牛肉还不到20元,而且营养丰富,吃起来更健康。”张阿姨说,面对令人咋舌的猪肉价格,不少市民开始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其他肉食作为猪肉的代替品,比如牛肉、鸡肉、鸭肉等,因为它们的价格没有出现大幅波动。
零售:价高量减,摊主表示“卖不动”
猪肉价格的一路飙涨,引得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更让摊主感受到了经营的压力。据五龙口肉类批发市场的多数肉贩介绍,由于近来肉价攀升,买肉的人明显减少,猪肉销量也大幅下降,生意十分清淡。“猪肉贵了,人们买得少了,再加上天气一热,肉卖得更少了。以前一天起码能卖三四百斤,现在能卖上一半的量就偷笑啦。”一家肉摊的柴老板无奈地说,他经营了十几年猪肉生意,现在的肉价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大”。
“别看肉挺贵,可我们这些卖肉的并没有多赚钱。现在批发价也贵了,我们还是一斤肉赚两块,和以前一样。”老柴说,现在从批发环节拿肉的价格是26元一公斤,卖出去一公斤是30元。因为买肉的少了,自己挣的钱反而不如以前多。
屠宰:收购成本高,企业坦言“勉强经营”
那么,批发环节每公斤26元的价格是怎么出来的呢?山西泽榆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生品厂厂长陈晋宏告诉记者,由于生猪存栏数量少,在“物以稀为贵”的市场作用下,当前我省生猪收购价格已达到20元/公斤。屠宰厂以高价收购回生猪后,还要进行精细加工,包括要除毛去眼以及去除淋巴等有害器官等,其中猪肉的损耗量很大;再加上正常的企业生产成本,这样,26元一公斤的猪肉批发价 “只是勉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陈晋宏也告诉记者,生猪短缺是这一轮猪肉价格上涨最根本的原因。据了解,与往年相比,今年无论是在散户还是在养殖场,猪源都少得可怜。由于生猪供应趋紧是全国的普遍情况,这也使得更多的收购商加入到了争抢猪源的队伍中,导致收购价持续上涨。同时,养殖户养猪意愿的降低、疫病的发生也是影响生猪产量的重要因素。据了解,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猪瘟使得80%左右的仔猪难以存活,大大影响了生猪的存栏量。以本省来说,生猪的存栏量仅有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左右。
养殖:每头猪赚1200元,“难得有这行情”
王东根是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述巴村的养殖户,在他养猪的十多年里,还没见过像这轮猪肉疯涨的行情,养猪的利润一夜之间出现了暴涨。“要知道今年猪肉一天一个价,我年初就应该多养些猪崽,好多挣些钱。”电话那头的他有些惋惜地说。
王东根告诉记者,现在出栏的生猪是去年年底开始养的。当时由于猪肉价格低迷,一只仔猪的价格只有200元左右。仔猪养到出栏需要饲料费大约900元,加上防疫等费用,一头猪出栏的总成本不会超过1200元。现在他们那里的生猪收购价格已涨到20元/公斤。加上许多养殖户有了惜售心理,以往养到100多公斤就出栏的猪会养到125公斤左右,这样算下来,每头猪的利润基本在1200元左右。
预期:中秋节前后,市场价格可能回落
“近期肉价不会出现太大的降幅,预计中秋节前后市场可能才会出现价格回落的势头。”陈晋宏表示,猪肉生产周期较长,目前的市场供求不平衡和涨价问题不可能很快得到缓解。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如果养殖户从今年5月份开始补栏,一般情况下仔猪需喂养半年才可出栏。也就是说,只有等半年后,随着生猪存栏数量增多,猪源紧缺的情况才能有效缓解,猪肉的市场供求才能达到新的平衡,之后肉价方有回落的可能。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过去生猪价格频繁的大涨大跌,也让养殖户们吃了不少亏,使他们在“多养还是少养”、“补不补栏”等问题上显得更趋于理性。王东根就表示,以现在补栏仔猪6个月的养殖周期为例,那意味着这批猪出栏要到明年春节前后。现在一头仔猪进价高达800元,饲料和防疫费用需要1000元。等养到110公斤的猪,就是不计算人工成本,按现在毛猪价格20元/公斤计算,一头猪才赚到350元。而且春节过后,猪肉很有可能正好赶上跌价。
分析:肉价何时摆脱“大起大落”怪圈
如何才能避免猪肉价格频繁坐上 “过山车”?陈晋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生产忽多忽少,价格大起大落,效益时赚时赔,这是我国农业产业脆弱和调控手段落后的客观反映。这几年,我国的生猪规模养殖发展很快,但仍然有数以万计的生产主体产销分离,养殖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跟风性。
要稳定发展生猪养殖业需要有新思维。首先,生猪养殖需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比如给养殖母猪的猪农发放专项补贴,只有保证母猪养殖平衡发展,避免暴涨暴跌行情出现,养殖户的收益才会相对稳定,市场行情才能平稳。其次,要加强养殖仔猪期间的防病防疫工作,同时增加畜牧兽医数量,尽可能做到包村包户。在兽医的专业指导下,养殖户可以通过给仔猪打 “预防针”等科学技术饲养手段,努力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保证猪源的稳定供应。(记者李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