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乳品新国标存争议 上市公司主张“和平共处”

   日期:2011-07-11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93    

    近日,乳品新国标在市场上引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争议。先是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炮轰中国乳品标准创全球最差标准,称标准制定被大企业所左右;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却认为,当前我国乳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制定乳品标准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直言不讳地提出,中国的生奶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的。

    那么,在乳品新国标引起如此之大的争议背后究竟有何利益冲突?更多的乳企对此又有何看法?

    乳业研究员:

    新国标符合中国国情

    据悉,2010年新修订的生乳收购标准,将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新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菌落总数放宽3倍后,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的20倍。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收购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

    王丁棉指出,之所以说中国乳业新标准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主要体现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郭本恒对此表示认同,同时指出中国生奶标准还有很多不够格的地方。他说,除了每毫升细菌总数、蛋白质含量,国际奶业标准还要求检测生奶中抗生素、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但国内对此甚至都不做要求。

    爱建证券乳业分析师吴正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目前市场之所以对乳品新国标有如此大的争议,其本质是中国乳企的'南北'之争。所谓'南北'之争,就是以光明、三元为代表的主要生产巴氏奶的南方乳企,与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主要生产常温奶的北方乳企之间的利益斗争。"

    资料表明,在牛奶加工过程中,135-152高温瞬间消毒杀菌制作的牛奶称为"常温奶",保质期半年左右,可常温存放;75-85缓慢加热杀菌的称为"巴氏奶",需低温储藏,保质期短。

    吴正武说,光明的主要产品是"巴氏奶",与欧美的诸多乳企接轨,但"巴氏奶",营养价值高但不能长久保存。如果调高产品中的细菌数量,就会缩短运输半径,这就给光明的巴氏奶在产品的运输上带来不利影响,继而影响其产品的质量。"因此,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才会对这新国标有这么大的意见。新国标的执行直接影响以光明为代表的巴氏奶的产品运输、质量,继而影响市场占有率。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自然是站在当地乳企的一方,维护蒙牛、伊利常温奶的利益。"

    那么,分析师对这个新国标如何看待?

    吴正武告诉记者:"我赞成新国标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观点。国外的乳业标准是比本国高,这一点必须承认。但是,国外乳品的生产,无论是农场经营还是机械化操作,抑或是对细菌和疫病在牛奶运输过程中的处理,都是目前国内达不到的标准。"吴正武分析,在我国北方,就是伊利、蒙牛的主要生产基地,都是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而从牛奶的繁殖、挤奶到牛奶的储存、运输都是农户手工操作完全非机械化的。"因此,在这个产业链的的每个环节都无法和国外看齐,自然到了终端,产品的定位上也要相应降低。"

    此外,吴正武还认为,中国牛奶产业未来更大的销售区域是农村,而非光明指向的城市化;同时,常温奶相比于巴氏奶的市场也更大。因此,基于这两点,未来中国的乳业市场将以伊利、蒙牛为主的常温奶作为主流,而非光明、三元的巴氏奶。

    上市公司:

    和平共存是长久之道

    那么,更多的乳企、上市公司对乳品新国标又是怎样看的呢?

    皇氏乳业证券代表王婉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最近的乳品新国标之争,目前市场已经有共识,这是南北企业的一个纷争,南方的乳企以低温奶为主,皇氏乳业也属于这个阵营。而北方以常温奶为主,牛奶的细菌更多,营养价值相对而言要差一点。因此,现在这个标准对常温奶是有利的,而对低温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据王婉芳介绍,现在的新国标对低温奶在后期的运输和规范管理上造成很大的不便利。"但目前来看,皇氏乳业受到的影响还不大,无论是从成本经营还是产品的销出上,还未出现明显的差异。我们的这个判断也是基于预期的一个预测,对公司的经营或者业绩尚未造成大的影响。"

    三元股份的证券代表张娜向记者表示:"公司对这个乳品新国标不好发表任何意见,简言之,公司目前的经营一切照旧,没有出现任何变化。"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张娜说:"作为乳业行业的一员,我们只是希望公司能和行业一样有一个稳健良性的发展。企业和企业之间纷争不可避免,但和平共处、携手前进才是有利于行业和公司的长久之道。"

    "我们董事长的言论已经全权代表了我们公司的看法。短期而言,公司的产品和毛利率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即使有,我们也会在第一时间对外披露,请你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当记者致电三元股份时,其董秘办一位张姓工作人员如是回应记者的提问。

    而作为此次十分重要的一方代表--伊利股份,其公开电话却一直处于无人接听之中。记者致电其董事长潘刚的办公室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应。 本报记者 饶媛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