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出新政:托市收购收紧 粮库大"洗牌"

   日期:2012-08-16     来源:时代周报     浏览:78    
   推行了八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又名托市收购),今年出现了改革动向:民营粮库没有参与收购。

  这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在粮库领导连续外逃、被“双规”的背景下作出的决绝之举。托市收购—这个靠政策吃饭的“伪市场”行业,面临着一次无可奈何的洗牌。

  民营粮库出局

  “它(指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不叫你收,你能怎么办呢?”2012年8月15日,河南周口某县人王军(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王军拥有一间3万多吨库容的粮库。今年,因河南民营粮库未被批准参与托市收购,他的粮仓空空如也,收入完全断绝。

  现在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王军,与记者通话时不停地唉声叹气。为了建这间粮库,他债台高筑。那个去年出逃美国的周口直属库主任乔建军,将他推入了事业和人生的低谷。

  托市收购,是国家为稳定粮价、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而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性收购。自2006年开始,国家五部委确定当年收购价格及具体计划,敞口收购小麦。全国小麦主产区有6个省,其中河南的小麦产量独占鳌头,每年占全国总产量的1/4。

  2006年,全国收购的托市小麦达4200万吨,其中45%来自河南。

  中储粮即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属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也是托市收购的主体。

  相对于庞大的收购量,其直属库容不足,便委托地方粮食系统的粮库及民营粮库进行收购,收购资金由国家农业开发银行提供贷款,仓储保管费用则由中央财政提供。对于分到中储粮收购指标的民营粮库来说,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河南十八个地级市中,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在每个地级市大致都设有两个直属库,直属库大多为独立企业法人,独立经营核算。

  王军与周口直属库主任乔建军有20多年的交情。“要不是他,我哪能建粮库呢?他叫我建,我建起来了。”王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业内知情人士介绍,2010年时指标分配已经较为紧张,但王军的粮库依然分得一杯羹,收了几百万吨粮食。

  2011年,因小麦市场价格较高,国家未实施托市收购政策。当年9-10月间,乔建军曾跟王军联系,说要用钱。

  “我原来没有钱,他说他急用,我找别的老伙计借钱(送给他)。(结果)他拿着我的钱走了。”王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2011年11月,乔建军携款潜逃的消息震动全国。当地方司法人员找到王军时,他否认曾给乔建军送钱。他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当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不想找麻烦。至于这笔钱的数量,王军也未透露详情。

  像王军经营的这种民营粮库,自2006年以后,在河南曾涌现出大大小小近千家,按业内人士的说法,超过了河南与5个小麦主产省的总和。这些民营粮库主要依靠庞大的托市收购政策生存。其中,有些大型标准化的民营粮库,要么从地方国营粮库改制而来,要么是地方投巨资建成,库容规模、管理水平堪比中储粮的直属库。当然,没有中储粮的批准,它们都拿不到收储指标。

  而彼时乔建军的潜逃,拉开了粮食收购环节的灰幕。

  2011年12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被“双规”。2012年4月,相关部门接到举报,称驻马店直属库主任郭玉林购进大批假五粮液酒,不仅用于自己招待,还将该批假酒加价向下属分库销售,郭玉林旋被调查。安阳直属库主任李守根、商丘直属库主任魏显龙,也都被司法机关控制。2012年春节后,从外地调入的总经理张威临危受命,执掌中储粮河南分公司。

  张威调入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针对民营粮库的政策开始发生变化。

  河南一位大型民营粮库的杨姓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2年6月,河南粮食收购会议结束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出台收购政策:规定收购企业必须达到1万吨库容;上缴200万保证金(现金)等;“还得进行同等资产抵押,假如收购一万吨小麦,必须有同等价值的资产房产或者土地抵押给中储粮。”

  这位负责人介绍,上述标准不针对直属库,只针对粮食局的粮库和民营企业。在双方多次沟通后,这些“苛刻”的条件逐渐取消,后经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多次验收和地方粮食局的推荐,确定74家民营粮库达到收储标准。

  上述杨姓负责人介绍,正是因为这些争执及其他原因,今年河南托市收购启动工作推后了两个星期。“往年都是6月初开始,今年延后到6月中下旬。导致很多地方卖粮难,有些地方的价格甚至低于托市收购价。”

  “农户辛辛苦苦大半年种一季本来就微利的小麦,变现时每亩仅有200-300元的收益,因不得不白白失掉每市斤3-5分的价差而变得大打折扣。仅此一项延津县种麦农民直接收入至少减少3000万元。”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民营粮库)提供给时代周报记者的一份材料显示。近期内,有关河南卖粮难的报道也经常见诸报端。

  自6月以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有984个库点、地方粮食局下属37个库点进行托市收购,而74家民营粮库至今无一家参与。民营粮库收入断绝,有些已被银行逼债。

  “张威让我们自寻出路,我们问张威,究竟是哪个部门不同意,请以文件形式告诉我们,张威也没有满足要求。”上述杨姓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些民营粮库经营者们,正在发起筹备河南民营粮油收储企业协会,准备对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提起诉讼。

  收储库点大幅压缩

  为什么民营粮库没有进入托市收购市场?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给时代周报记者回复的文件中解释:

  “五部委制定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优先作为委托收储库点安排’。因此,执行托市任务的库点选择按照先中储粮直属企业、再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最后是其他收储企业的顺序进行。”

  业内人士介绍,国家2006年启动粮食托市政策时,中储粮河南的仓容量仅有200万吨,仓容不够。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08年4月,有5家大型粮库获得河南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库容达到20万吨,投资方要么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要么是地方粮食局。如今,仅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仓容量就增加至1000多万吨。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发展,得益于前几年民营库点参与多,托市收购量大,中储粮系统直接间接收益巨大,如果不让民营企业参与,就证明了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在自身发展后,把全省农民利益、粮企利益甚至粮食安全置之度外,只为自身利益,是典型的卸磨杀驴。”上述杨姓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提供给时代周报记者的一份文件显示:“国内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需求增速放缓,稳增长成为突出任务。在粮食流通领域,也呈现出需求不旺、市场主体比较谨慎的特点。据统计,总公司今年小麦托市量仅占社会收购量的48%。今年总公司审定小麦托市库点3130个,为2010年9968个收购库点的30%。截至8月5日,累计完成收购2116万吨(指六省范围内),较2008年4174万吨小麦托市量减少约50%。”

  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托市收购总量在1000万吨,闲置仓容700万吨。

  预定收购量的减少,在上述杨姓人士看来,不能作为排斥民营粮库的理由。“8月中旬,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还强调,托市收购要真正做到敞开收购,应收尽收,不让农民出现卖粮难。即使规定1000万吨的收购量,扣除闲置库容700万吨,仍有300万吨的市场空间。”

  河南民营粮油收储企业协会(筹备中)的一份文件称:“虽然我省民企建仓是自愿的,但也是通过发改委立项的,也符合国家发展政策。自2006年以来,在中储粮仓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没花费国家一分钱,我们的仓库都是粮食专用仓库,无法转产,不收托市粮,不仅资源浪费,而且企业死路一条,投资人会家破人亡。”

  “对于现任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领导来说,部门利益只是一方面,他更关注的是管理漏洞,他们不能再出事了。”上述杨姓人士强调。

  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任总经理张威上任之初,下面反映的问题都指向民营粮库,最起码是民营粮库把河南分公司拉下水了。所以,中储粮最初制定的预案,就是自己收,便于管理。”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给时代周报记者的文件也显示:“总结几年来执行政策性收购的实际情况,出现质价政策执行不严、‘抬价抢购’、‘出库难’、擅自动用等问题,较多出现在民营企业。如河南辖区累计有57家民营企业在政策性粮食收购、保管、出库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问题。2008年,河南省小麦托市最高达到490亿斤,代储库点近4000个,严重超出中储粮监管能力。”

  “为避免管理失控,又要满足农民售粮需要,今年我们调整委托收储库点,在河南安排1269个委托收储库点和延伸收购库点,较最高峰时压缩了50%左右。虽然库点压缩了,但执行托市政策的效果明显改善。”

  民营粮库当初“潜水”的秘密

  如前文所述,王军和周口直属库主任乔建军灰色交易的事例中,靠“20多年交情”搞起来的粮库、欲说还休的“送钱”,证明民营粮库所进入的,是一个非竞争性的、没有丝毫市场因素的行业。这些民营粮库老板们的出现,直接为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部分管理人员提供了机会。

  时代周报记者去年11月曾调查,河南西华县两间粮库(同为一个老板),建有大型面粉加工厂,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委托其进行托市收购。而它托市收购的粮仓,已变成自家面粉厂的仓库,随用随取,也不必承担仓储经营成本,保管费用对它而言,都是利润。托市收购政策,在其流程的后端已形同虚设。

  但在杨姓人士看来,民营粮库对于乔建军们,也仅仅是机会而已。

  “乔建军带走的1个多亿,基本上都是收购资金。直属库主任权力很大,他给农发行交所需收购资金的报表,资金就到手了。比如,上报1万吨的收购资金,实际只给委托收储的粮库5000吨资金,剩下的他扣下了,钱就是从这里来的。”上述杨姓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些被扣下的资金被挪用,借给高利贷、担保公司。据说,乔建军就是因为投资房地产失败才跑的。”

  杨姓人士认为,“对民营粮库可以进行规范管理,有条件有实力的,应该允许进入市场,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只能因噎废食,不利行业发展。”

  杨姓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的情况,道出了些许真相:

  “经过审核推荐的74家民营粮库,刚开始浮出水面的很少,我们做了这么多工作,但参与活动(指与中储粮谈判参与收储)的也就10多家,还有60多家没有浮出水面。后来明白了,有不少企业和中储粮内部人员有瓜葛,我们都有证据。”

  或许,对于急需重塑中储粮形象的张威来说,面对这么多“瓜葛”,只能一刀切,以此避嫌。但对于托市收购及其主体中储粮来说,加速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杜绝人情关系,才是正确的发展之路。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在给时代周报记者答复文件的最后,道出了未来的方向:

  “托市政策的核心是保护农民利益,不能保障参与托市收购企业的利益。通过委托收储业务吃‘政策饭’,反映出一些企业资金紧张、经营比较困难的现实状况。从长远看,粮食流通市场化方向不可能走回头路,任何企业都不能只靠政策生存,中储粮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如此。去年,各类粮企市场化收购小麦积极性比较高,就没有启动托市。南方水稻产区,这几年市场化收购已逐步取代托市,成为常态。”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