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中国的农业发展之路有何异同?
毛长青:应该说中国和美国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完全不一样,而和日本比较接近,这主要是由人均资源占有量和粮食安全这两个问题决定的.美国是典型的补贴农业,与之不同的是,尽管中国对农业也会采取补贴,但中国农业将来肯定不是以补贴农业为主,而会在补贴和提价这两个政策之间选择以提价为主导.
这是因为美国农业是一个过剩的产业,其农业安全的内涵是农产品能够成功地卖到国际市场,因此,美国可以通过补贴来降低价格,进而提高美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对中国和日本就不是这样,对日本来说,农业安全的主要内容是能够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能够保证他的主要口粮自给自足,中国也是如此,这是底线.
现在日韩虽然粮食不能基本自给,但他们的底线非常清晰,比如日本的主要粮食大米95%是自给自足,但日本也付出了代价,其农产品价格比国际市场高5到10倍,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有个加速上升期.
从现在起,中国农产品价格也会有一个加速上升期,中长期而言,主要的农产品价格一般会比国际市场高出一到两倍,这会是一个常态.而且,相对于国际市场,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上升趋势性特点比周期性特点更突出.
证券时报记者:您怎么看待中国的粮食安全?
毛长青:个人认为,很多人对粮食安全的认识还不到位.
在我看来,粮食安全就像下雨打车.买车不仅比打出租车费钱,而且还要养车、折旧、油费等等,肯定花的钱更多,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买车而不愿意打车?就是因为往往在最需要的时候你打不上车,刮风下雨很难打上车、上下班高峰很难打上车.我们平时买粮食会感觉价格真便宜,但到了真正缺粮食的时候你是买不到的,全球性气候异常的时候许多国家会把自己的粮食出口市场关闭.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大米涨到1000美元的时候,一些大米出口国就关闭了大米出口市场.中国也一样,降低了粮食出口退税,增加了粮食的出口关税.
此外,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作为第一人口大国,如果中国大米减产10%,需要国际大米市场流通量的60%才能弥补这个缺口.这哪能买得到,一买国际市场的价格就飞起来了.
因此,中国必然要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所谓的中国有一部分粮食可以到国际市场解决的思路还是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