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大局.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媒体曝光的瘦肉精、毒豆芽、染色馒头等一桩桩食品安全事件却让人触目惊心.此类事件再次表明,当前威胁食品安全的因素仍然很多,比如食品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比如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比如某些环节监管不力,比如质量反馈机制不健全,比如知假贩假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等等.这些不安全因素一天不除,食品安全的根基就不会牢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件警示我们,治理这个领域内的乱相,既需要道德教化,更需要重拳出击.尤其是当前这个阶段,刹住食品生产、流通领域内的掺假、 "售毒"歪风,必须狠狠地打击,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压缩违法的空间.食品安全这一仗必须打好,打赢.打好这一仗,重在求真务实,贵在坚持不懈.相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为保证食品安全,我市创新了 "一票通"制度,批发商在供货前都要填写供货凭证,内容包括食品的品名、数量、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该凭证一式三联,批发商、零售商和当地工商所各持一联,确保食品源头可溯、去向可查.无疑,这对于保证食品安全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确保食品农产品安全,既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与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脉相承、密切相连.在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形势下,强化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就是保卫食品行业发展的命脉. 我们看到,食品安全事件一经媒体报道就会形成蝴蝶效应,给相关企业带来毁灭性的重创.如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经媒体曝光后,三鹿集团应声倒下,国内奶粉业也遭受重创.这样的教训并不少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长远着力,把食品安全问题上升到经济安全的高度来进行职能的细分,靠日常监管而不是运动式执法来提升经济安全的保险系数.从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入手,把监管的着眼点放在事前控制上,而不是放在"亡羊补牢"上,变被动式监管为主动式监管,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并追根溯源从源头为食品安全筑起坚固的 "堤坝".
民有所呼,当有所应;民有所求,必有所动.我们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实,围绕老百姓最关心的 "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以 "零容忍"的态度依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筑牢食品安全的根基,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心、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