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脏卫士

   日期:2011-08-29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676    


  贴秋膘的季节到了,很多患“恐高症”的人因食欲大增而恐慌,他们认为胆固醇是冠心病、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代名词,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极力求胆固醇指标的“低”。求“低”,往往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高密度”)也搞得很低。而一项诺贝尔奖的发现是:“高密度”是心脏的健康卫士。

  采访专家:南京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 莫宝庆

  1 克林顿血脂不高心脏出问题

  当有的人知道“胆固醇会在动脉壁上沉积,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后,就视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如洪水猛兽,追求“血脂”、“胆固醇”越低越好,但结果如何呢?

  克林顿58岁时,他的三个冠状动脉血管全都被堵起来了,他只好做了搭桥手术。其实他在没有发生心脏病之前,就已经很注意了,他经常吃降血脂的药,还跑步、吃西海岸的减肥餐等,那为什么他的血管还被堵起来了呢?当时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归罪于克林顿“喜欢吃汉堡包”。

  有位小学校长,有冠心病家族史,所以他经常请在加拿大的亲戚给他带国际上流行的降脂药来吃。他还每年检查一次,其结果让他很高兴:血脂水平一直不高。但是,在他61岁那年,发现自己患上了冠心病!

  几十年来,大家都认为“胆固醇是血管粥样硬化的元凶”,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在降血脂、降胆固醇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是,动脉硬化所诱发的冠心病减低了40%,但还有60%就是解决不了,让他们十分不解:这是为什么?

  这期间,科学家们发现,不少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他们的血脂水平正常,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

  “高密度”在维护血管的健康方面,到底有何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中秘密,被美国的布朗和古斯坦因博士发现了,他们因此在198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奖。

  2 “高密度”过低是祸首

  这项诺奖的核心思想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管的清道夫,如果提升了“高密度”的水平,就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

  为什么呢?

  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它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用以支撑体内所有细胞的结构形状。胆固醇还是合成肾上腺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

  但是胆固醇不溶于血液,必须以脂蛋白为载体才能在细胞间运输。而“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就是人体血液中固有的载脂蛋白,也可以说,它们都是运载胆固醇的“船”。

  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后,被装在“低密度”这条“船”(与之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顺着血液那条河,被送往各生命组织的“船”。

  胆固醇在肝脏被合成后,坐上“低密度”那条“船”,顺血流被送往生命组织,去完成它的使命。

  “高密度”那条“船”是干什么的呢?它在血液中巡航,它的体积小,能穿透动脉内膜,将沉积在里面的胆固醇清除掉,“装上船”(与之结合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携带出血管壁,再运回肝脏进行代谢,分解成胆酸盐,通过胆道排泄出去。

  上述两位科学家就是因为发现了这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或称“逆转运途径”,而获奖的。

  “高密度”不仅能清除并运走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它还有修复血管内皮破损细胞、恢复血管弹性等许多功能。因此,它获得了“血管清道夫”、“好胆固醇”的美称。

  克林顿与那位小学校长为何血脂不高,还患上了冠心病?就在于他们的“高密度”太低了。

  克林顿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36个毫克/100毫升(美国用毫克/100毫升),再差一个毫克,他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症”了。

  那位小学校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2毫摩尔/升(正常的是2.8~5.7毫摩尔/升)。

  有朋友问:这两人的血脂和总胆固醇都不高,何来的多余的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

  殊不知,血脂的正常值只能代表大部分人群的一般情况,也许有少部分人群对胆固醇的需求要低于正常值的下限。

  也许并不是所有的胆固醇都能进入细胞派上用场,总会有一些胆固醇因种种原因滞留在血液中,沉积在血管壁上。

  如果人的血管壁上附着上了“坏胆固醇”,而清理垃圾的“船”——“高密度”又太少,没有能力把它们全部清走,任它们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粥样硬化,就会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医学文献记载:三分之二的冠心病人不是高血压、高血脂的问题,而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的问题。

  流行病学专家甚至指出,如果机体“高密度”偏低,就仍然有罹患心脏病与脑中风的危险。

  3 人到中年“高密度”走低

  克林顿和那位小学校长都已人过中年。为什么年轻人不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而中老年人易得?有个重要原因:和心脏卫士——“高密度”水平的走低有关。

  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内源性的,即机体组织新陈代谢后的一些物质被回收(包括“高密度”的回收),作为原材料运回肝脏,再肝脏合成,这部分约占总胆固醇的60%~70%;另一部分是外源性的,即来自于食物中的胆固醇,大约占30%。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胆固醇的代谢处于平衡状态,即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是保持着一定的比例的。保证“高密度”那条“船”有足够的运力,将血管上的垃圾清除掉,并运走。

  但这种平衡,很可能会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而被打破,原因是,“高密度”的活性受内源性胆固醇的利用情况,以及细胞的生长状态所调控。

  人到一定年龄后,机能全面退化,细胞的生长状态、生理机能等均不像年轻时那样活力旺盛了,对内源性胆固醇的需求,相对地来说,也不会那样旺盛了;而此时,机体的分解代谢却仍较为旺盛,产生了许多内源性胆固醇。

  与此同时,“高密度”的活性也不如以往那么高了。“高密度”那条“船”再也装不了那么多的胆固醇到肝脏去了。

  需求少,产生多,运走少,人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随之加大了。

  因此,人到中年,一定要有防心脑血管病的意识,因为你的血管的清道夫——高密度脂蛋白也“人到中年”了,清洁和修复血管的能力已经有限了。

    【相关阅读】

    熟西红柿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一天一个苹果,升高好胆固醇

    别吃太多 骨髓有很多胆固醇

    多喝杏仁露能够保护心血管

    每天吃一个蛋不影响胆固醇水平

    八种食物能让胆固醇快速下降

    研究显示瘦人不运动胆固醇和肥胖者一样高

    热量 胆固醇 钙等最高的食物

    炒猪肝放木耳青椒可降胆固醇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