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专家:这个季节最宜清补去“秋燥”

   日期:2011-10-17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1088    

  常年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余先生,QQ签名忽然改成了“秋燥,嗓子干疼得厉害。”其实,最近像他这样的市民还真不少,头重、口干、头疼、鼻干、咽痛、干咳……这些症状,中医称之为“秋燥”。国家级名中医汤金土认为,这个季节江浙人最宜清补,润肺去燥。

  燥为秋季的主气。根据不同的症状和易发生的时间段来分,临床上一般把秋燥分为“温燥”、“凉燥”两种类型。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后者则多出现于深秋天气转凉,温差较大的时候。像徐小姐这样的症状就是典型的“温燥”。主要表现为头重、干咳无痰、咽喉干痛、胸闷肋痛、心烦口渴等。“凉燥”则是因为感受到秋凉燥气而发病,它的表现就是头重、身热、恶寒无汗、鼻塞等,类似风寒,但和风寒不同的是,“凉燥”还伴有津气干燥的现象,比如口唇干、干咳、皮肤发干等症状。

  如果燥邪入肺,失于调理,则会出现咳嗽、咽喉疼痛、口渴心烦、发热发烧等。燥热传入胃肠,则易形成便秘。对有基础疾病的人,秋燥还易引发或加重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无论是“温燥”还是“凉燥”,最后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秋燥主要是因为肺受寒燥邪气入侵,因此要防治“秋燥”,关键在于去燥养肺。

  那么,应当如何正确地去燥养肺?

  “我们一般还是建议亚健康人群和需要防秋燥的人以清补为主,因为‘暑伤气,热伤阴’,经历了出汗多、体力消耗大的夏天后,人们很容易产生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脾胃虚损的状况,表现是胃口不佳、乏力、面色暗淡、烦躁不安、大便不通畅等,因此入秋后不宜立刻大量进补,而是要先调理好脾胃,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清补有‘先清后补、补而不燥,调和阴阳’的特点,很适合现在的气候。”汤金土说。

  应该多吃润肺、清补的食材,以补而不腻之品,先清体内毒素,再行益气养阴、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特别推荐两种清补佳品,一种是原木有机灵芝破壁孢子粉,它是灵芝的种子,富含多糖、三萜类、胆碱、天然有机锗、酶类等有效成分,可扶正祛邪、全面调理、改善睡眠、调节内分泌、保肝护肝等;另一种就是铁皮石斛,《神农本草经》称之为“性味甘寒,入胃、肾、肺经,补肺、胃、肾阴精,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

  “平常也有人在吃铁皮枫斗,但从中医上来说,只是清的作用比较明显,没有全面调养的功效。如果把铁皮枫斗和灵芝破壁孢子粉结合起来,就能够同时起到清和补的作用,清而不伤胃,补而不腻,扶正固本,平衡阴阳,增强免疫功能,疗效甚佳。”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