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2%,涨幅重新回到“2时代”。与此同时,PPI同比下降达到3.5%,创出34个月新低。由于CPI反弹由食品价格大幅上升引起。因此,并没有影响市场对降息或降准预期的减弱。
“2%的上涨完全符合市场预期,不必过度纠结于这个数字的高低。就算涨幅与去年相比并不很漂亮,也不需要过度担心。”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说。
8月份CPI数据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4%,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1%,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
食品价格上涨依然是带动CPI回升的主要动力,其中,鲜菜价格涨幅最大为2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个百分点;此外,鲜果、水产品、粮食、油脂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
8月份CPI环比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1.5%,非食品价格上涨0.1%。
据测算,在8月份2%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6个百分点 ,新涨价因素约为1.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8月份部分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天气、节气等不同因素影响。业内预计随着秋季蔬菜集中上市及中秋、国庆等节日因素影响的消失,后期价格无明显上涨动力。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7月份CPI降到2%以下,在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应该是短期偶然现象。如果CPI能够保持在3%以下,应该说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指标。随着经济的逐步企稳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善,预计CPI数值还会逐步缓慢回升。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仍然处在增速放缓过程中,总需求相对疲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供求关系反映的物价,总体上难以出现较大涨幅,完成全年的物价调控目标应当是有把握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8月份CPI虽小幅反弹至2.0%,但物价涨幅总体仍处于低位。虽然存在着防止房价和物价反弹的顾虑和制约,但货币信贷仍然可以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特别是在财政政策方面,在减税、扶持小微企业等的力度应该更大,政策更加积极。
“如果未来几个月物价继续反弹,基准利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但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的需要来看,也不完全排除央行再次降息的可能,但预计不会持续大幅降息。”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央行用逆回购来部分替代降准作为调节流动性的工具,在短期内具有一定优势。鉴于降准可能会释放出货币政策松动的信号,为了防范通胀和房地产泡沫的风险,下一阶段继续实施逆回购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