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染色猪肉加香精煮成“牛肉” 三年卖了576万 无锡24人获刑

   日期:2011-08-26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20    

牛肉价格如果远低于市场价,市民就要多长个心眼了(资料图片)

    前天,无锡市政府举行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对轰动全国的制售假牛肉案进行了通报。经法院判决,高某等24人因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至15年不等,并处罚金5万元至180万元不等。这也是无锡有史以来,对食品违法处罚力度最大的一起案件。另据通报,今年上半年,无锡全市各地各监管部门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570起,较去年同比增加33.8%;涉案金额311.78万元,同比增加91.3%.

    "牛肉"比市场价便宜了近2/3

    牛肉半成品零售价一般在每斤40元左右。可是,就在无锡天鹏食品城,出现了每斤仅十五六元的牛肉半成品。

    2010年12月9日,无锡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通过网上排查,发现有群众举报市场销售假劣牛肉,警方立即组织力量调查。民警买了被举报的牛肉卷后,经相关部门鉴定,发现这种肉的纤维并不是牛肉。经过连续20多天的暗访蹲守、顺线调查,警方终于侦查到位于无锡市惠山区惠钱路206号的制假窝点。

    这个位于城郊接合部的制假窝点非常隐蔽,在院内还装有监控摄像头。每天都会有固定的车辆把这里加工好的假牛肉运到牛肉批发市场,批发给食品城里的一些摊主。有摊主透露,供货商十分谨慎,每次都是主动派车送货,批发户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肉是从哪里来的。这个窝点还有专人在巷子口望风,只要有陌生牌照车辆靠近,就会通知工人提前下班。

    2011年1月4日晚10:00左右,警方开始"拉网",当场取缔了4个生产加工假牛肉的作坊,抓获高某、宋某某等28名涉案人员,查扣假卤牛肉19.8吨,用于制作假牛肉的猪肉120余吨。

    无锡"假牛肉案"震惊全国,被列入公安部公布的2010年十大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经过警方调查,高某、宋某某等人从2008年开始,就相继在租用的厂房内,以河南等地购得的老母猪肉为原材料,使用亚硝酸钠、磷酸盐进行腌制,利用胭脂红、红粉上色,再添加牛肉香精和其他香料烧制,这样,劣质猪肉就变身为红彤彤、香喷喷的"牛肉".

    假牛肉大多进了火锅店等

    高某、宋某某等人,通过牛肉香精、红粉等添加剂对猪肉进行加工后,如果光从外观和口感上,市民往往很难判断出牛肉的真伪。而如此廉价的假牛肉最大的买家就是一些火锅店等餐饮场所,在吃涮牛肉时再蘸上一些调料,消费者就更难吃出是假牛肉了。

    令人吃惊的是,高某、宋某某等人经营的假牛肉生产窝点竟然生产销售了近3年时间。经无锡市惠山法院审理查明,自2008年至2011年1月初,被告人高某、朱某等14人;被告人宋某某等4人;被告人汪某等4人;被告人蔡某等2人,分别在各自的加工场所,生产加工假牛肉并出售。这4个犯罪团伙销售假牛肉金额高达576万元。此外,无锡警方还查明了这4个犯罪团伙制假售假的基本情况,共抓获生产销售半成品假牛肉的各类涉案人员44人,其中有24人被依法逮捕,10人被取保候审,同时封存各类可疑肉制品160余吨。

    惠山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一审,被告人高某、朱某等22人因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至6个月不等,并处罚金180万元至5万元不等。而两名未成年被告人高某、张某因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5万元;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3万元。在一审判决后,被告人朱某等4人分别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均维持原判。

    制售假牛肉案件一下子有24人被判刑,而且最多的一人判刑长达15年。

    相关链接

    如何辨别假牛肉

    如何辨别真假牛肉?一牛肉加工点的老板提醒,在购买时,先要观看牛肉,从油脂可大致辨别,一般真熟牛肉的油脂呈固态,看上去有些干,假的往往大多是附着液态油脂;另外,就是靠闻,熟牛肉有一股清香,用牛肉香精少些的假牛肉,则能闻到一股异味。不过,他表示,最直接的办法,那就是切一点尝尝,咀嚼中没有牛肉清香味的或味极淡的,十有八九是掺杂牛肉或假牛肉。"也可从价格上直观判断,物价这么高的情况下,太便宜的,那就不用说了,多是有问题的牛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