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地沟油收购价飞涨 上海正规处置企业缺油巨亏

   日期:2011-09-22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99    

    近日,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浙江、山东、河南等地首次联手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警方证实,上万吨地沟油经简单处理后已流向粮油市场。

    在业内看来,这起横跨14省的地沟油大案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上海进行调查时发现,多年来,上海的地沟油处置情况同样令人担忧,仅有的两家拥有处置地沟油资质的企业常年无油可用,甚至一度停产,地沟油收购价持续走高,致使处置企业生产利润倒挂造成巨额亏损。其中一家处置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每生产一吨生物柴油至少要亏损1500多元。

    处置企业无"油"

    2005年1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第45号令《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全国率先将餐厨垃圾处理管理纳入依法管理的范畴。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以下简称上海市容环卫局)负责全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具体管理工作由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以下简称上海市废管处)承担。收运单位和处置单位由上海市容环卫局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

    2005年5月,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绿铭)和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器)通过公开竞标,取得了上海市餐厨垃圾的处置权,成为上海市仅有的两家拥有废弃食用油脂处置资质的企业,主要业务是生产生物柴油,将地沟油变废为宝。根据市容环卫局和上海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2005年的调研,当时上海每天地沟油产出量在80吨左右。据此,两家企业将各自的日处理废弃食用油脂的能力设计在40吨,年处理能力12000吨。

    尽管近几年餐饮业飞速发展,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多年来,这两家处置企业却长期处于原料严重短缺的尴尬境地。

    9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上海闵行区华漕镇的上海绿铭,偌大的厂区一片寂静,几乎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记者只看到不足20人在工作。分管技术的负责人王关龙告诉记者,因原料匮乏和地沟油收购价格不断高涨,公司去年基本上处于停产状态,亏损900多万元。

    据介绍,2007年至2010年,上海绿铭累计完成处置废弃食用油脂仅1400多吨,平均每个月的处置量还不及当初设计的一天的处置量。

    另一家处置企业上海中器,自2009年3月正式投产以来,累计处置废弃食用油脂5658吨,其中,2009年处置1763吨、2010年处置3895.19吨。

    生产一吨生物柴油亏损1500元

    地沟油原料紧缺和收购价格飞涨成为两家企业产能放空的直接原因。

    根据2005年两家处置企业与上海市废管处签订的 《废弃食用油脂处置协议》规定,收运单位送到处置企业的地沟油收购价为每吨1200元人民币。自2008年1月起,如果协议任何一方认为有必要调整收购价,将协商制定或由权威评估机构进行价格评估。

    上海中器技术总监杨建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处置单位、收运单位和废管处三方每月召开一次定价会,地沟油收购价几乎每个月都有调整,9月份的指导价已经达到4900多元/吨。

    王关龙给记者算了笔账:收购价4900多元/吨,去掉10%的杂质和水分、10%的出油率后,仅原料成本就要6000元/吨,再加上辅料、设备折旧、工资、水电气等,一吨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至少7500元,而生物柴油的出厂价为6000元/吨,也就是说每生产一吨至少要亏损1500多元。

    "地沟油是垃圾,垃圾不是商品,就不应该采取市场机制,应该是计划机制,地沟油才能得到控制,否则就存在重返餐桌的危险。"王关龙说。

    今年4月,上海中器向上海市市容环卫局废管处提交 《关于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缺料停产的紧急报告》,指出企业由于日处置量严重短缺,致使产能放空,能耗、单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地沟油收运价格涨幅较快,致使企业巨额亏损。"去年亏损了800多万元。"杨建斌告诉记者。

    在这份报告中,上海中器指出,自今年1月起,部分收运单位以种种推托拒不(或敷衍对待)将废弃食用油脂送抵该公司处置,2011年1月累计运抵47.06吨,平均日运抵量1.51吨;2月累计运抵115.954吨,平均日运抵量4.14吨。3月份在废管处出面协调下才累计运抵219.62吨,平均日运抵量7.08吨。这样的平均处置量严重无法满足公司的规模生产需要。企业第一季度亏损达103万元。

    2005年,中石油旗下的上海中油洁能环保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油洁能)与日本大器株式会社共同投资4000万元成立了上海中器。正是因为在日本将地沟油变废为宝取得了成功,日本大器当初才会选择在中国投资。

    然而,中国实际情况大大出乎日本大器的预料,企业因常年得不到足够的地沟油原料而陷入困境,杨建斌告诉记者,日本大器已与中油洁能签订了股权托管协议,退出了日常的经营管理。为节省开支,上海中器的员工数量也从起步时的100来人,缩减至目前仅三四十人。

    大量地沟油去了哪里?

    有意思的是,自从政府部门整顿地沟油回流餐厅以来,上海绿铭收到的原料明显增多,今年上半年的地沟油处置量累计达到了1400多吨,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量,其中8月份一个月就达到了400多吨。上海中器上个月的收购量也达到了五六百吨。

    不过,尽管现在地沟油送抵量明显增多,但价格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处置企业收购越多亏损越多,即使有源源不断的废油能提供给处置企业,他们也还是无法生存下去。

    问题的关键是,过去那些未进入正规处置企业的地沟油都去了哪里?地沟油收购价早已令仅有的两家处置企业无力承受,为何指导价仍然一涨再涨?哪些企业愿意接受这样的价格,或者比这更高的价格?

    9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上海市废管处,希望能从这里找到答案,但相关负责人以 "话题敏感""要走程序"等理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据记者了解,目前两家处置企业都在各自寻找出路,上海绿铭正打算引进新的投资方。"虽然企业目前比较困难,但未来的前景是好的,相信政府接下来一定能够让这个行业规范起来。"上海绿铭董事长叶正尧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