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日渐升高,人们在户外的时间越来越长,各种瓶装饮料也开始热销起来。有心人会发现,在形形色色饮料中,功能饮料从龙套变成配角,并有成为主角之势。
就在最近,一帆风顺的功能饮料遭遇“风波”,这些风波当然不至于让功能饮料翻船,但也足以让人们理智地看待“功能饮料”中的种种“功能”了。
“红牛”一直是功能饮料的龙头老大,娃哈哈营养快线也是功能饮料中的翘楚。可近日红牛的“非法添加剂”和哇哈哈的“凝胶事件”,让饮料市场有些不平静。这两种功能饮料的“功能”二字是否可靠,多少让人忐忑不安。另外,人们喝饮料到底是否应该追求“功能”也是个问号。要知道,很多人已经或准备把功能饮料当做早餐的替代品了。
有疑问,请专家!
西安营养学会营养师赵曾指出,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饮料的发展越来越向着健康环保的方向发展,而正规生产的饮料,只要在添加剂上符合规范,也能够丰富我们在饮品上的选择。但是,在购买功能饮料上要注意,功能饮料很多属保健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添加的成分可能确实对身体有利,但也必会有弊。因此,购买功能饮料时最好“对号入座”,辨明其适宜、禁忌人群和所含成分之后再选择。
【现场】 功能饮料价格贵
日前,记者在西安市几家大型超市看到,功能饮料渐成饮料市场的主角,占据了饮料柜台的醒目位置。与普通饮品相比,这些功能性饮料卖价都不便宜,一般500至600毫升的瓶装功能饮料都要卖到4至5元,甚至更高。
不少功能饮料都在包装上标明其具有“抗疲劳、降火气、改善免疫力”等功能,有的还注明了有效成分含量,但大都未注明适宜人群。“功能饮料目前很流行,种类也比往年有所增加,许多知名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天气稍微一暖和,这些产品销量非常好。”
记者看到,前来购买功能饮料的消费者以年轻人居多。
“青年人很喜爱这些饮料,主要是觉得名字好听,而且瓶子包装也比较时尚。一些上班族和脑力劳动者青睐购买具有抗疲劳、提神醒脑功效的饮料”,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外,前不久是中高考学生冲刺的时间,有许多家长给熬夜备考的孩子购买。”随后,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消费者,发现他们并不了解如何区分这些名目繁多的饮料。
买了很贵的的饮料,如果喝出了问题,岂不是很悲剧?
【专家】 不能盲目求时髦
按国际饮料行业协会规定,功能饮料是指具有保健作用的软饮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软饮料的分类》中并没有“功能饮料”这一称谓,只有“特殊用途饮料”这一提法——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3大类。可以说,“功能饮料”只是“特殊用途饮料”的世俗叫法。
西安市营养学会的营养专家赵曾告诉记者,功能饮料是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功能饮料有别于普通饮料,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要选购。购买时要注意查看产品说明,看它适合哪些人群。像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儿童、老人、尿毒症患者、久坐不动白领、阴虚体质者……都有各自的功能饮料“禁区”。因此,购买功能饮料时最好“对号入座”,辨明其适宜、禁忌人群和所含成分之后再选择。
另外,某些功能饮料可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的还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的成分,所以儿童和老年人要慎用,即使是普通成人,长期饮用功能饮料对健康也是不利的。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饮料时,不能仅仅考虑口感,更不能盲目追求时髦。
【提醒】 饮料讲究安全性
赵曾指出,对功能饮料的饮用要理性,喝其它饮料同样如此。喝饮料,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营养成分是第二位的。虽说很多饮料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但毕竟是经过加工的饮品,是不能代替水的。况且,喝这些营养饮料,也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够完全获得当中的营养成分。
就“安全性”来说,饮料是有先后排名的。
1.纯净水和矿泉水。纯净水几乎去除了水中所有的杂质,是富氧水,能活化细胞及内脏,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而根据目前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规定,矿泉水首先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或有损身体健康的物质;其次,必须含有一定量的对人体有益的特征性微量元素。
2.茶和咖啡。茶可提供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及某些微营养素,具有防癌抗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骨密度、减少蛀牙和龋齿及肾结石的作用,而咖啡有醒脑、提神作用。
3.低脂奶(脂肪含量为1.5%或1%)、脱脂奶和大豆饮料。这些饮料有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钙和某些必需微营养素的重要来源,酸奶中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细菌。
4.不含热量的甜饮料。这类饮料仅含有水分和糖,不含有能量元素或者其他营养元素,例如糖水等。
5.含某些营养成分的饮料。指纯果蔬汁、全脂奶(脂肪含量为3.25%)、含酒精饮料和运动饮料。
6.含热量的甜饮料。例如碳酸饮料,这类饮料除了含较高的能量外,几乎不含其他有用的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