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葡萄酒  白酒  茅台  黄曲霉毒素  荞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大豆中后期管理技术

   日期:2011-08-12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651    
7月底至8月初,东北春大豆陆续进入结荚鼓粒期,黄淮海流域和长江中上游部分地区夏大豆相继进入开花结荚期。今年,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大豆生长发育进度延缓,除草剂药害偏重,部分苗期虫害范围大于往年;黄淮海夏大豆由于小麦晚收、麦收后干旱等原因,播种期推迟一周以上,发育期延后。进入7月份以来,东北和黄淮海地区降雨偏多,部分地区田间积水,病虫草害发生加重。抓好大豆中后期管理,对于全年大豆丰收十分关键。最近,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各地岗位专家,对当前大豆生产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经会商后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1.中耕培土。通过中耕疏松土壤、提高地温、调节水分、消灭杂草。对于晚播、发育迟缓的夏大豆要尽快中耕培土,促进发育。

  2.排水抗涝。对发生内涝的地块要采用机械排水和挖沟排水等措施,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对遭受涝灾的地块,排水后要尽早整理植株,及时扶正、培直,洗去叶片表面淤泥。及时中耕松土,以破除板结,防止沤根,同时进行培土,防止倒伏。对受涝偏轻的地块,要在地面泛白时,及时进行中耕,散墒除草;缺肥地块可结合中耕,增施速效肥料,保证大豆营养供应。因涝灾绝收的田块,要及时抢种速生蔬菜(小白菜、大白菜、萝卜、空心菜和小青菜等)或荞麦、绿豆、红小豆、早毛豆等生长期短的小杂粮。

  3.叶面喷肥。在大豆结荚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尿素并配微肥,每亩用量为磷酸二氢钾150~300克,尿素350~700克,钼酸铵25克,硼砂100克,对水50~75千克叶面喷洒。几种肥料可单独施用,也可混合施用,喷洒时间以下午4点后为宜。

  4.适时化控。为防止大豆徒长倒伏,可在开花期每亩用15%多效唑50克,对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或用25%助壮素10~20毫升,对水50千克叶面喷洒。如盛花期仍有旺长趋势,用药量可增加20%~30%,进行第二次控旺。

  5.防治病虫。降雨较多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应重点防治以下常见病虫害。

  (1)食心虫:当田间出现成虫“打团飞”,并且每团蛾量较大时进行防治。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用玉米秸秆蘸药熏蒸。具体方法是:选带两个节间的玉米秸秆,一端去皮留穰蘸药,另一端留皮插入田间,每亩插40~50根,均匀插在垄台上。对封垄不好的豆田,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毫升,2.5%溴氰菊酯乳油或2.5%功夫乳油或25%辉丰快克乳油20~30毫升,对水2千克喷雾。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对初入荚的幼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大豆蚜虫:百株蚜量达到1000头时,每亩用2.5%功夫15毫升,35%伏杀磷AI25千克,或3%啶虫咪乳油15~20毫升进行防治。

  (3)红蜘蛛:点片发生时应及时防治。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00毫升与1.8%阿维菌素20毫升混用喷雾,或15%扫螨净乳油3000倍液,5%霸螨灵悬浮剂1000~2000倍液喷雾。喷雾要喷到叶的正反两面,喷雾要均匀,不要漏喷。

  (4)灰斑病:当大豆30%出现病斑时,喷洒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100克,施药1~2次,间隔7~10天。

  (5)菌核病:每亩用25%施保克70~100毫升+0.13%康凯2~3克或益微20~30毫升+米醋100毫升;或40%菌核净50~70毫升+0.13%康凯2~3克或益微20~30毫升+米醋100毫升。以上各配方药剂对水喷施,7~10天后再喷一次。

  (6)霜霉病:用58%瑞毒霉锰锌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1000倍液喷雾。以上药剂每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6.清理田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西南地区春玉米收获季节,为确保与玉米套种的大豆良好生长,应对玉米植株进行适当清理,以利大豆通风透光。在玉米腊熟期,对玉米旺长地块,保留棒三叶(穗位叶和穗的上、下各一叶),去掉顶端雄穗和其余叶片,置于玉米空行中。对玉米长势一般、未完全封住大豆行的地块,可采取剪叶措施,即用镰刀或棍棒打掉棒三叶下部叶片。在玉米黄熟时抢收玉米,并及时砍掉玉米秆置于田间空行。

  7.拔除大草。在单作大豆生长中、后期,田间常有大草生长,与大豆争夺养分与阳光,影响大豆的正常成熟,应及时拔除。在玉米大豆间作田,收完玉米后要及时拔除蓼吊子、苍耳、水稗草、抓根草、牛毛草、节骨草、黄香蒿、兰花菜、灰菜等田间杂草。

  8.适时收获。大豆叶片全部脱落、茎干草枯、籽粒归圆呈本品种色泽、含水量低于18%时,适宜进行机械或人工收获。收获时做到不留底荚,不丢枝,降低田间损失、收割综合损失、破碎率和泥花脸率。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