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葡萄酒  白酒  茅台  黄曲霉毒素  荞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甘薯的苗床建设

   日期:2005-05-18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982    

甘薯塑料大棚育苗
  大棚育苗有两种,即:地下加温式和地上加温式。
  (1)地下加温式:选择背风向阳、灌溉方便的地方,建造东本长10米、宽6米的塑料大棚。大棚后墙高1.2米,两山高1.5米,前沿插3个45厘米高的木桩搭放木架,铺塑料薄膜。北坡盖草苫,向阳面铺塑料薄膜(单、双层均可),后墙留3个40厘米、宽24厘米的通风窗。在烧火炕一端的山墙上留1个30厘米见方的通气窗(平时封闭保温,降温时打开),在另一山墙上留1个1.5米高、宽80厘米的门,悬挂2个草苫。门下筑一高20厘米门坎防风。为了防风,薄膜下横竖几条木杆钉成木架,膜上用木条钉紧,再用铁丝或绳把塑料薄膜网紧。北坡与向阳面的交接处及按在两山墙上的   
塑料薄膜要用麦秸泥糊严,以防漏气。在山墙外的管理室内距墙0.5米处,挖1个1.6米深的1.3米见方的烧火坑。在坑内建一煤柴两用的吸风灶,炉膛建在墙外坑内,高80厘米,宽50厘米,出炉渣口高33厘米,进火口与主火道接通处的坡度是45度-50度。炉齿8根,长50厘米。火道建在墙内24厘米深处,主火道长530厘米,宽24厘米,两端深57厘米,中间与炉膛相接处深90厘米。主火道与山墙平行,与火炉进火道垂直。主火道中间与炉膛连接处有个分火鼻。连接主火道挖进火道、回火道各4条,两边进火道距墙24厘米。进火道与主火道相连处深57厘米,进火道与回火道相连拐弯处深27厘米,回火道出口处深20厘米,在主火道和进火道内沟墙上距地面22厘米处挖6厘米深3厘米宽肩台,横棚机瓦于肩台上,糊上麦秸泥。回火道边削成上宽下窄呈倒梯形,棚上树枝,糊上麦秸泥。火道修好后试火,防止堵塞。4条回火道尾部伸到墙外,形成4个烟囱(直径20厘米,高130-160厘米),每个烟囱口预备1块砖,以备调温时使用。
  火道砌好后,先用细土填平火道上的沟,再铺20厘米-22厘米厚的牛、马粪,粪上盖3厘米厚的肥土,打成小畦;3月上旬排薯,排薯前先将床温升到25摄氏度,种薯用54摄氏度温水浸10分。1平方米排种薯40千克-50千克。排薯后每个大棚浇水1500千克,薯种上盖4厘米-5厘米沙。当床土温度上升到33摄氏度时封火,待温度回升到35摄氏度-37摄氏度,保持3天-4天,床温下降到35摄氏度-33摄氏度时,保持3天。温度降到31摄氏度-30摄氏度时,保持5天-7天。当苗高6厘米时,温度下降到28摄氏度- 26摄氏度。剪苗前温度下降到24摄氏度一22摄氏度。排薯到剪苗以25天-30天为宜。
  (2)地上加温式:地上加温式塑料大棚与地下加温式塑料大棚不同之处是火道走在大棚前墙边。它是用土坯或砖垒成的一条40厘米见方的绕前墙至山墙和后墙的火道。火道下用楞砖架起,烧火口设在墙外一头,在烧火口的同一端后墙处170厘米-200厘米的烟囱。烧火坑挖在墙外,火膛与火道相接处坡度为45度。在棚内烧火口上安一口大锅,煮水散发蒸气,用以增加棚内湿度与温度。靠烧火坑的一侧留l个高50厘米、宽60厘米的门,另一端设1个60厘米见方的气窗,以便观察棚内情况和排放热气。大棚应建在肥沃地上,排薯前先施优质粗肥,后进行深翻平整、浇足底墒水,再后打成南北畦。畦宽180厘米-200厘米,埂宽20厘米-25厘米,畦面做到细平疏松。栽春薯前1个月排薯,排薯前2天生火加温。土壤持水量保持80%,排薯前进行温汤浸种。种薯头向北斜排在畦内,薯块间隔1厘米左右,1平方米排种薯20-25千克,排薯后用温水喷洒。水渗下后用腐熟草粪和细土各半,掺匀后盖在薯块上(2厘米-3厘米厚)即可。排薯应选晴天进行,排薯烧大火,5天-7天棚内气温上升到50摄氏度-60摄氏度,地温达到29摄氏度-30摄氏度,15天苗出土,以后地温稳定在20摄氏度左右。加温时如棚内湿度大,锅内可先不放水,以提高棚内温度。如湿度过小,会影响出芽,锅内应加水增湿。出苗后棚内温度高于40摄氏度应打开棚门散热。栽薯前5天-7天进行炼苗。

甘薯火炕育苗
  火炕育苗是春薯区的主要育苗方法。火炕的形式与规格构造各地虽有较大的差异,但其共同特点是升温快、保温好,不受低温的限制,可以提早育苗;可根据育苗需要调节温度,保证早出苗,多出苗及时供苗,并能节约种薯。建造火炕的具体做法是:
  炕长450厘米-650厘米,宽230厘米-330厘米,一般长为宽的2倍。炕墙高40厘米-45厘米,墙厚30厘米左右。顺炕的方向中间挖主火道沟通灶口处深80厘米,炕尾深50厘米,横火道沟在墙角处深为30厘米,回烟道沟在炕首处深为18厘米。主火道、横火道、回烟道宽度为60厘米-70厘米。从火道沟中间向下挖25厘米见方的火道。于炕首外侧挖烧火坑并建炉灶,灶顶要低于火道底部,使其与火道有较大的坡度。主火道挖好后,即可在火道沟上密铺秸秆抹泥,在炕首100厘米内应铺3层秸秆抹3层泥,100厘米-160厘米可减为各2层,以后为各1层。主火道盖好后再挖横火道和回烟道,并在墙外回烟道修好烟囱。然后松土,填床土整平即可,再后生火升温,排薯。

冷床双膜覆盖甘薯育苗
  甘薯双膜育苗法是在薄膜覆盖冷床育苗的基础上,畦面上再覆盖地膜的育苗方法。即“天膜加地膜”。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的首要环节。只有育好苗,才能保证适时栽插;只有充足的薯苗,才能保证种植面积和适宜的密度;只有壮苗,才能保证丰产。因此,要力争做到早育苗、育足苗、育壮苗。现介绍一种节能、省工、简便易行的甘薯育苗方法,即冷床双膜育苗技术。该技术比冷床单用薄膜覆盖采苗量1平方米增加300株-500株,出苗提早3天-5天,而且苗齐、苗壮。其操作技术如下:
  (1)选好地,施足基肥,做好畦:育苗地块一般要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有利排水、土壤疏松和3年以上没有种植过甘薯的肥沃土地,在冬季或早春结合施足基肥(每亩3500千克-4000千克优质粗肥),深翻一遍,排种前再翻松,耙碎整平,做成宽畦。一般畦宽1米-1.2米为宜,不要过宽,宽了用地不经济;但也不要过窄,窄了管理不方便,同时散热快,保温不好,出苗慢,且不匀。畦和畦之间要做20厘米宽的土埂子,踩实,便于管理和排灌。畦的长度要看地块的大小来决定,一般以5米-8米为宜。
  (2)精选薯块,适时排种:农谚说:“好种出好苗。”这是我国农民选种的经验总结。选种不仅能提高种性,增加产量,产生新的优良类型,防止品种混杂和病害蔓延,而且能保证出苗的数量和质量。所用作育苗的种薯,必须严格挑选,选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的,把薯块上带有黑斑病的、软腐病的、断头的、裂皮的、鼠咬虫蛀的一律拣出来。甘薯黑斑病是农业生产上毁灭性的病害,有条件地区最好用多菌灵300倍药液浸种5分后,捞起晾于进行排种;以减少黑斑病为害。
  (3)排种时间:适时早排种,可以争取早出苗、多出苗,并能延长育苗时间,加强薯苗锻炼,提高薯苗质量,对早栽、密植增产起着重要作用。双膜育苗排种的最好时候要根据气候条件和栽期而定,一般春薯于3月上中旬排薯,麦垄套种推迟在4月初,一般以栽插前40天左右排种为好,早了迟了都不好。太早排种,会因低温影响出苗量,或过早出现苗等地现象;排种太迟;不能及时出苗;影响适时早栽,造成减产。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栽插时间来确定排种期。
  (2)排种密度:育苗时排多少种薯士进要根据甘薯栽插面积,每亩插多少株数,用什么品种,种薯品质好坏等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春薯每亩甘薯田所需秧苗用60千克种薯就可育成。1平方米苗床;排种20千克-30千克比较好,排种太密,成苗反而少,而且苗子质量差,茎细节长,栽插以后成活率低。
  (3)排种方法:一般以平放为宜,薯块间隔1厘米,同时根据薯上中部发芽多、尾部发芽少的特点,平放时最好头部都朝一个方向;使薯苗分布均匀,不密集,薯苗壮。区别薯块头部和尾部方法:除不同品种的薯形不同,可以区别以外,还可用以下几点来鉴别:一看薯块上的细根生长方向。细根朝下长的一端是尾,另一端是头。二看薯块皮色肉色,一般是头部色深,尾部色浅。三看萌芽情况。头部有萌芽现象。另外,大块和小块的种薯要分别排种,达到上平下不平。封土后浇足水。避免出苗早晚不同,也便于苗圃管理。排种宜浅,覆土宜薄,1厘米左右就行。因为浅排薄盖很容易被太阳晒透,升温快,出苗早,出苗多。
  (4)覆盖双膜:床内土面上应撒一些大小不同的土块或一些粗粪;然后覆盖地膜,使膜下有一定空隙,以利种薯透气吸氧。否则,会引起种薯缺氧腐烂。最后在畦面上拱起竹材盖上薄膜,四周压严。
  (5)加强苗床管理:育苗全靠管理,管理适当,出苗多而快,苗子壮。甘薯从排种到幼苗出土是薯块萌芽阶段,这阶段由于气温、地温低,所以主要管理工作是保温。根据试验,土温在16摄氏度-20摄氏度时25天-30天出苗,温度在20摄氏度一25摄氏度时12天-15天出苗,温度在35摄氏度时,6天-7天就能出苗。进行保温:首先,出苗前薄膜上夜里加盖草苫,以便保温。其次,要控制浇水,因为薯块萌芽阶段没有叶片,蒸发量少,水分消耗少,所以这阶段尽量少浇水或不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出苗。但因排薯时,浇水不足,苗床太干,会影响薯块生根发芽,这时还得适当补充水分,以薯皮保持湿润为好。
  幼苗出土以后,是培育壮苗的阶段。待苗出齐后,畦面上的地膜可以揭去。到采苗前这阶段的管理要以“蹲苗”和“炼苗”为主。第一次剪苗以前一般不需要追肥,只要适当浇些水就行了。以后每次剪苗以前4天-7天,都要停止浇水,抑制苗子生长,培育壮苗。从第一次剪苗以后,每次剪苗,就要适当地追一些速效氮肥,如稀释后的人粪尿、饼肥或硫铵、尿素等,并立即浇水,以发挥肥料效力和防止烧苗。剪苗以后在薯苗的伤口尚未愈合时,不能立即追肥,以免引起霉烂,也就是说当天剪苗当天不能追肥,要到第二天才能进行。对暴露在外的种薯,要及时培土覆盖,促使生根发芽。苗长7节-8节,够剪就剪,不然会影响苗的数量和质量。
  塑料薄膜管理方法:齐苗后,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如薄膜内空间温度超过40摄氏度就要掀起两头两个角;或掀起部分或掀开全部,防止烧苗。在剪苗前3天-5天要逐渐揭膜炼苗,使其适应大田环境。如遇寒流要及时盖上,以防薯苗冻坏。为保证麦垄套种及麦后栽苗,在收麦前后不可放松管理。

甘薯电热温床育苗
  已研究成功的20型铅丝电热线用于电热温床,具有成本低、节约用电等优点。生产实践表明,电热温床具有三大优点。一是温度均匀,薯苗健壮。
  目前生产上控制甘薯黑斑病为害,培育无病壮苗是增产的重要环节。电热温床通电后,全床温度均匀,温差很小,有利于采用35摄氏度的高温控制黑斑病,培育出无病壮苗,而且出苗整齐,出苗数多。二是升温可靠,便于管理,电热温床在保温良好的条件下,每小时可升温1摄氏度-2摄氏度,比火炕升温快。如使用控温仪,可以自动控制床温,方便可靠,还能节电、省工。三是节省人工,降低成本。
  电热温床育苗的具体方法是: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而稍高、靠近水源和电源的地方建苗床。苗床长5.3米,宽1.5米,深25厘米。墙高40厘米,厚26厘米左右,床底垫13厘米厚的碎草,草上铺马粪,或把碎草和马粪等酿热物加水掺均放在苗床底层。在酿热层上铺7厘米厚筛细的床土,踩实平整。用两条长度等于苗床宽度的小木条,按中间稍稀、两边稍密钉上钉子,放在苗床两头固定好,然后布电热线。按每0.11平方米15.3瓦计算,在7.95平方米(5.3米x1.5米)的温床上,布30圈电热线,平均线距5厘米。要求布线平直,松紧一致,通电检查合格后覆7厘米的床土压住电热线,再把木板条翻转取出,即可浇水、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苫通电加温,达到要求的温度后进行排薯。布线距离可根据需要而定,如要求升温快,则线距缩小,反之线距放大。大床可布两根电热线,进行并联。
  使用电热线应注意:①电热线长度是根据电热线的型号功率确定的,不得随意截短,否则会使电流加大,引起烧线。②电热线不能直接布在马粪上,亦不能整盘做通电试验,以免烧线。③苗床排种薯前,要做通电试验,若控温仪指示灯不亮或电线不热,须查清原因,及时补救。④在测温或管理苗床时,应先停电。⑤电热线外皮有破损处,要包上塑料绝缘胶布,以防烧焦。⑥育苗结束收线时,要先清除床土,再把电线绕在木板上。禁止用铁铣挖床土,亦不可硬将电线拉出。取出线后,洗净、包好,放在阴凉处,以防老化。

酿热物薄膜覆盖温床育苗
  酿热物温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是利用牲畜粪、作物秸秆、杂草等酿热材料发酵生热,结合利用太阳光的热能,来提高床温进行育苗。其优点是建床简单省工,不用烧火,出苗较早,薯苗健壮,栽后成活率高。
  (1)建苗床:苗床为东西向,长为600厘米-700厘米,宽200厘米-250厘米,苗床的北墙高43厘米,南墙高7厘米(略高于地面),东西两头筑成北高南低的斜墙。在北墙的下部,每隔150厘米远留1个15厘米见方的通气眼,同时每隔100厘米处留1个放置木板的洞(便于采苗时支木板),高度与南墙相平。南北墙砌好后,将苗床深挖50厘米-60厘米,底部当中略高,南、北两边略低呈弧形,这样床两边可多填酿热物,床温比较均匀。在坑底东西向离床边15厘米左右挖2条17厘米-18厘米见方的通气沟,2条通气沟在东西两头各合成一条,并从墙下面通出墙外的地面,向上垒通气筒。东西两头的通气筒一高一低,以利于通气。在通气沟上棚上秸秆,然后填放酿热物。
  (2)填放酿热物:酿热物发酵生热是由于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过程中放出能量的结果。微生物的繁殖需要一定的养分(主要是氮素)、水分、空气和温度等外界环境条件。因此,应选用含纤维素多和一定量氮素的骡粪、马粪、作物秸秆、杂草等酿热物。一般采用铡碎的玉米秆、麦秸或杂草和1/3-1/5的鲜骡粪、马粪及适量的人粪尿(每床150千克左右)和水搅拌均匀。加水的标准是:用手握紧酿热物,手指缝里可见水而不下滴。将酿热物铺人苗床内摊平,然后加盖塑料薄膜,经2天-3天,当酿热物的温度上升到35摄氏度左右时,踩实酿热物,踩实后的厚度为20厘米-25厘米,再在酿热物上面填上15厘米厚的床土,即可排放种薯。种薯上再盖2厘米-3厘米的沙土,再浇透水,然后用竹竿搭好支架,再盖上塑料薄膜,四周用泥土封严即成。

甘薯太阳能温床育苗
  太阳能温床主要是利用太阳光透过塑料薄膜所产生的辐射热来提高膜下空间温度的。由于温床外温差所产生的对流现象,热空气则由贮热池内的输热道口流经输热道,从排气囱排出床外,当热空气流经输热道时,床土吸收并贮存大量的热能,从而提高苗床温度。同时,温床上的酿热物也相应的提高了温度,加之氧气充分,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进一步又增加了苗床温度。
  (1)床址的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管理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建苗床。
  (2)规格:太阳能温床的大小、宽窄可根据种薯的多少来确定。若以500千克种薯为例,需建一个东西长1300厘米,南北宽200厘米的苗床。
  (3)太阳能温床的建造:①挖坑:先从地面向下挖1个深40厘米的长方形坑,把底取平,再在中间挖1个长100厘米、宽与床面相同、深150厘米的贮热池,然后在床面下部挖5条回龙式输热道。每条道上宽30厘米,下宽20厘米,两边道40厘米深,距苗床南北两墙留5厘米,道与道间隔10厘米宽,下为20厘米的梯形墙。两边道与靠贮热池一端和贮热池相通,另一端向内拐弯分别与第二、第四条输热道相通,循回汇合中间输热道通至墙外与排气囱相接。输热道入口处深40厘米,每条输热道顺势高差8厘米-10厘米,墙外出口处深约20厘米。②筑墙:床的北面和东、西两端各用麦秸泥筑成50厘米厚的墙,北墙高80厘米,东、西两墙筑成以北墙为基准斜坡向南至南墙沿,南墙高20厘米左右,用竹竿搭支架。③调温孔:在北墙上均匀地筑4个-6个20厘米见方的调温孔,东、西两墙上各留1个30厘米见方的调温孔。④排气囱:在床两头墙外20厘米处各建1个100厘米高的排气囱,下口与中间输热道相通,下口30厘米见方,上口15厘米见方。 ⑤填酿热物和营养土:先将各条输热道用树枝或硬秸秆,如棉柴、玉米秆等,撒上麦秸或其他秸秆,以防漏土堵塞输热道,再填酿热物。酿热物用未腐熟的骡、马粪(用其中一种)1份(没有骡马粪可用人粪尿、鸡粪代替),麦秸或其他杂草2份或3份。泼透水拌匀,铺15厘米厚(踏实),再填20厘米厚的营养土。营养土的配比是:l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加3份净沙壤土,拌均匀,摊平拍实。⑥搭架:用直木棍或竹竿,每隔100厘米摆l根,由掏至床南沿与床南沿横杆相接。
  (4)预热:用塑料薄膜将苗床盖严,经2天-3天,苗床度上升到30c左右时趁晴天揭开薄膜,将苗床用脚踏一遍。
  (5)排薯:排薯的方法和其他育苗方法相同。
  (6)苗床管理:在苗床管理上除与其他苗床管理措施相外,不同点是:如膜下空间气温高而床土温度低时要打开排囱使其冷热空气对流,从而提高苗床温度。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每天下午4点-5点要把排气囱盖严,以利保温。

甘薯露薯育苗
  露薯育苗是利用薯块不同部位发芽数不同的特性,将薯块竖直埋在土里1/3,顶部2/3露出地面的育苗方法。采用这种育苗方法的优点是:出苗多,苗壮,无病害,成活率高,发根快,产量高,适合工厂化育苗。缺点当年投资大。具体做法是:
  (1)建炉膛:先挖1个深120厘米、长宽各100厘米见方的烧火坑,再在烧火坑后面挖1个50厘米见方的坑,深与烧火坑相同(砌火炉用),然后砌火炉。
  (2)建日光温室:①筑墙:北墙高130厘米,南墙高30厘米,东、西两墙脊高180厘米-200厘米。东、西两墙顺势向北、向南与北、南两墙呈斜坡相接。在烧火坑的一头墙上留1个距北墙100厘米、宽60厘米-80厘米、高160厘米-180厘米的门。另一头墙上留1个60厘米见方的调温孔。在北墙上均匀留4个-6个30厘米见方的调温孔。墙厚为50厘米左右,用砖砌或用麦秸泥垛均可。②建火道:从炉出火口开始,建1条“u”形明火道,从北墙到墙外,再建1个高200厘米、下口30厘米、上口20厘米的烟窗。③棚顶:用预制板棚在东、西两墙的脊上,预制板相接处用砖堆支起,以便放草苫。后坡先把椽子固定好,然后用棉柴和玉米秆等棚好,再用麦秸泥糊严或盖上机制瓦,防止漏雨水。④搭支架:前坡每隔55厘米左右摆1根竹竿,中间每隔2米栽1根木棍,共栽两排,顶住横杆,并把竹竿固定在横杆上与南墙相接。 ⑤建管理室:在留门的一头,建6平方米的小屋作为管理室。屋门留在离温室远的一头,小屋既能防止冷风直接吹进温室,又能住人和存放工具。小屋和温室门上要挂草帘挡风保温。
  (3)施肥、整地:施足底肥,以优质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鸡、猪、牛、羊粪或厩肥、人粪尿等,每亩3立方米-4立方米,捣碎撤匀,深翻25厘米左右,整平后做成150厘米的畦(南北向)。
  (4)浇水:浇透水,等水渗下去后,再浅翻10厘米左右整平。
  (5)盖膜:采用无滴长寿塑料薄膜。盖膜时拉紧盖严,每条竹竿中间压1根压条。压条要拉紧,以防风吹张膜。
  (6)烧火增温:烧火时,当床温上升到20摄氏度以上时,即可开始栽种薯。
  (7)栽种薯:按行距15厘米,薯块与薯块之间相距2厘米左右,头向上尾向下,埋在土里1/3,露在地面上2/3。
  (8)管理:①浇水:每天早晨8点-9点,用水管或喷雾器,给种薯浇或喷1次水。阴雨天不浇水。②烧火:种薯栽上后,每天下午4点开始烧火增温,床温达35摄氏度并保持到种薯发芽。当苗长出后,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32摄氏度。停火后把炉门及烟囱口堵好,以利保温。每次采苗后,为促下茬小苗生长,还需继续烧火,待气温高后,就不需烧火了。③盖、揭草苫:除阴雨天气外,每天早晨8点左右,把草苫揭开,使之透光增温;下午5点左右盖草苫保温。若气温高,阳光强,中午需盖草苫遮荫降温。 ④炼苗:采苗前3天停止浇水,并打开调温孔和草帘降温,炼苗。⑤采苗:当薯苗长到6片叶时,就开始采苗(即抹苗)。抹苗的好处是:抹下的苗伤口小,苗内部的汁液(养分)不流失,发根快,薯苗粗壮,无病害,成活率高,不伤或很少伤小苗,不伤种薯。⑥通风换气:当膜下温度高于35摄氏度时,在晴天中午,打开调温孔通风15分,以通风降温,避免氧气不足,造成缺氧呼吸而致使薯腐烂。⑦追肥。若发现薯苗叶片小、发黄时,即苗床出现肥力不足,需马上补给速效性氮肥。1平方米用尿素50克,待薯苗叶片赫上无水时撒在苗床上,用棍或竹竿轻轻拨拉薯苗,使尿素粒落下后再浇水即可。 露薯育苗也可用塑料大棚加温代替日光温室。

甘薯无土育苗
  甘薯无土育苗与传统育苗不同之处:一是营养体不同,由传统的土壤为营养体,改为水和无机肥料组成的营养液为营养体;二是排薯方法不同,由传统的薯块斜(平)埋入床土中的降方法,改为薯块尾部浸入液体中,上、中部露在液面以上的膜棚空间的直立排薯方法;三是加热方式不同,由传统的地下式加热,改为地面以上空间加热。
  研究表明,甘薯无土育苗的好处是:①出芽快而齐、采苗早。薯芽突破表皮就见阳光,不经顶土过程,出芽齐。而且比传统育苗的薯芽早见阳光3天-5天,早采苗8天-13天。②根多、芽多、苗多而壮。第一次采苗时尾部生根总长40093.8厘米,是传统育苗薯块全身生根总量的32.8倍。芽苗不接触液体,无烂芽,苗无肥肿弯曲,有效芽达100%,提高有效率40.8%。每千克种薯共可采苗284株。百苗鲜重达700克-1100克。③薯块、薯苗无病害。水和无机肥料组成的营养液中,无甘薯病害的病菌,切断了甘薯期黑斑病等病害在育苗期间的传播途径。因此,薯块、薯苗在育苗期间均无感病现象。④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水比土壤热容量大,同样大小的膜棚内,液体比土体膜下气温的温差缩小18摄氏度,液温比床土温度温差缩小9摄氏度。⑤省工、省料、省种薯。它比传统育苗省工50%以上,省燃料75%,节省全部厩肥,省化肥65%。⑥大田增产显著。苗粗壮、节间短、汁液充沛、无病害,比传统育的苗早扎根3天-5天,多生根4条-6条,圆棵期早出现5天-8天,增产42.3%-54.9%。
  甘薯无土育苗的具体做法:①苗床建造。甘薯无土育苗适应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阳畦、拱棚等,无论哪一种膜棚应以建成永久性的为好。其大小应根据排薯量而确定。②人工加温。一是燃料加温。一般炉膛长60厘米-90厘米,宽30厘米-50厘米;火道宽20厘米,高24厘米。二是电热线加热。利用20型电热线通电加热。线距10厘米布电线,距薯块和液面5厘米,平直布线。③建液池。池深15厘米-80厘米,宽150厘米,长度不限,池底要平,加液深15厘米-80厘米,池埂宽24厘米。④选种薯。选择具有原品种特征、薯块整齐、无病无伤、未受冷冻和湿害、带有蒂的薯块。为了经济用种,以选用100克-150克重的小薯块为宜。⑤薯块上架上液。在甘薯适时栽插前25天,将薯块进行高温催芽,当薯芽突破表皮时把薯块头部向上,尾部朝下,直立固定在塑料架上,而后薯块带架放入液体中,使薯块1/3的尾部浸入由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成的稀释营养液中,上、中部露在膜棚空间。行距10厘米,块(株)距4厘米。⑥管理。一是增温,保温与通风降温。排薯后膜棚内气温和液温分别保持在33摄氏度-35摄氏度、30摄氏度-33摄氏度;进入苗期气温与液温均下降到28摄氏度-30摄氏度;采苗前再下降到20摄氏度-25摄氏度。二是换液。每隔5-7天换1次营养液,按先排后灌的原则进行。长期不换液易烂根。三是采苗。当苗长到20厘米-25厘米时应及时采苗。采苗方法是以抹苗为宜,其好处是伤口小,不外流汁液,容易发根。采苗不及时会影响下批苗的生长。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