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葡萄酒  白酒  茅台  黄曲霉毒素  荞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大米的储藏特点

   日期:2005-10-11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504    
   大米经过加工有利于食用而不得储藏。这是因为大米失去了外层保护组织,胚乳全部暴露,易受外界湿、热等不良条件的影响和虫、霉侵害。含糠多的大米,其储藏稳定性小于含糠少的;加工精度低的大米,其稳定性小于精度高的。碎米多的,吸湿性也强,储藏稳定性差。米中的糠、碎米,影响米粒之间的空隙,使湿热不易散发,容易引起大米发热。
  大米发热霉变的日期现象比较明显,主要从硬度、色泽、气味等方面表现出来。感观可以察觉。
  (1)异味:大米原有的香气减退或消失,微觉异味,这是大米发热霉变的先兆。
  (2)出汗:由于大米与微生物的强烈呼吸,局部水分凝结,米粒表面微觉潮润,通称“出汗”。
  (3)发软:出汗部位米粒吸湿,水分增加,硬度降低,手搓或牙嗑清脆声减弱。
  (4)色泽鲜明。由于米粒表面水气凝聚,色泽显得鲜明,透明感略有增加。
  (5)起毛。米粒潮润,沾附糠粉或米粒上未碾尽的糠皮浮起,显得毛糙,不光洁,俗称“脱糠”或“起毛”。
  (6)起眼。因大米胚部组织较松,含蛋白质、脂肪较多,霉菌先从胚部发展,使胚部变色,俗称“起眼”。
  (7)起筋。米粒侧面与背面的沟纹呈白色,继续发展成灰白色,如筋纹,故称“起筋”。靠近粮堆表层首先出现,通风散热之后愈加明显。此时,米的光泽光泽减退、发暗。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