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葡萄酒  白酒  茅台  黄曲霉毒素  荞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免耕肥的性质及在蔬菜上的使用

   日期:2009-12-0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94    

    一、免耕肥的性质

    1、肥料性质

    免耕肥的营养成分,首先是速效态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总含量达30%;其次是多种重要的中、微量元素,如硫含量达9%,钙、镁、铁、铜、钼、锌、锰、硼微量元素总含量达1%,可以说是内含养分均衡、全面。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养分处于最易吸收的离子状态,其中金属微量元素为百分之百螯合态。免耕肥还特别添加了抗逆因子及品质改良剂,能有效提高作物抗病、抗寒、抗旱、抗盐碱、抗干热风等不良环境因素的能力。

    2、免耕性质

    免耕肥富含土壤团粒结构促进剂和土壤微粒活化剂等土壤调理剂。使用该肥料,能改良土壤,预防土壤板结,充分激活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力,减轻经土壤传播的一些病害;这样便可在少耕和免耕的情况下,使作物茁壮生长,并避免因长期使用普通肥料造成土壤板结、恶化等问题的发生。

    二、免耕肥的特点

    1、免耕肥富含作物所需的大、中、微量、稀有元素,并特别添加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及果实膨大的活性物和诱导抗病抗逆因子,营养丰富、均衡,配比科学。

    2、免耕肥可以改善土壤微粒结构,预防板结,减轻土传病害,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力,使土壤环境能适应植物健康生长,一举多得。

    3、免耕肥可促进根系的生长,诱导生根,使根系活力明显增强,可预防烂根、腐根、不走根等不良的现象,提高抗逆能力。

    4、免耕肥可促使果树生长健壮、诱导花芽分化,保花促果;促进果实发育与膨大,预防和减少裂果、心腐、脐腐、畸形果、小果等症状,从而使果实光泽亮丽,增产明显。

    5、免耕肥特别添加抗病因子及品质改良剂,能有效提高抗病、抗寒、抗旱、抗盐碱、抗干热风等不良环境因素的能力,还能预防蔬菜花叶、黄叶、卷叶、缩叶、落叶等生理性缺素症;并提高生物酶活性,叶片肥厚、叶绿素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同时增色增甜,风味浓,耐贮存,品质好、效益高。

    6、免耕肥还具有杀虫、节约灌溉用水的功能。免耕肥不但可对土壤中的害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而且免耕肥遇水即吸收储存于农作物的根部,使水分不易蒸发掉和渗入地下,可节约灌溉用水50%以上,具有明显的保墒抗旱作用。这在配合国家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的推进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在减少土表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等方面做出贡献。

    三、免耕肥的应用

    1、适用对象

    各种作物,包括粮、棉、油、大豆、水果、蔬菜及各类药材、茶叶、花卉等经济作物。

    2、免耕肥的实用效果

    免耕肥适于各种作物、各类土壤;既可作为冲施肥使用,又可叶面喷施作追肥,沟施、穴施、根施、拌土撒施作基肥。在叶菜类蔬菜,尤其是大棚叶菜类蔬菜上应用,效果更佳。

    3、免耕肥使用方式

    免耕肥的使用方法多样,可冲施、穴施、基施、灌根、滴灌,也可用于叶面喷施。

    注:⑴叶面喷施应当先进行小范围试验后再确认最佳使用浓度;

    ⑵作物幼嫩或苗期喷施时,应采取低浓度,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4、免耕肥的用法及用量

    ⑴水果类。如梨、苹果等,按树体大小及树势冲施、穴施,每株用50~150克;也可稀释300~800倍叶面喷施,一般2~3次,间隔期7~10天。

    ⑵ 瓜果蔬菜及其它作物。在苗期及初期每亩每次用4~8公斤,在中后期每亩每次用8~10公斤,可每隔10~15天冲施1次。也可穴施、根施、叶面喷施。

    5、免耕肥在蔬菜上的应用

    在叶菜类蔬菜上使用,一般3天见效,叶色浓绿,生长好。作为冲施肥料时,兑水冲施(滴灌、浇灌、淋根等),养分浓度高,水溶性好,养分不易被土壤固定,并能及时被作物根部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常用化肥和复合肥的土施(将肥料施于土壤中);在滴灌、浇灌、淋根等方式中,又以滴灌效果最好。沟施、穴施、根施、拌土撒施作基肥时,每亩每次用量4~20公斤,优于常用化肥和复合肥,而且省工省力,还能防止土壤板结。当作物迫切需要养分时,采取叶面喷施或兑水冲施,能均衡、快速、高效、安全供补,可满足作物之需,还能防止土壤板结。

    5、免耕肥使用注意事项

    ⑴不得与碱性药肥混用。

    ⑵免耕肥肥力足,不能过量使用。

    ⑶免耕肥不与芽前除草剂混用。

    ⑷免耕肥在进行叶面喷施时,应根据不同作物品种的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的环境条件而选择适当的施用浓度。

    ⑸免耕肥如有结块,不影响使用效果。

    ⑹免耕肥应贮存阴凉干燥处,开代后容易吸潮结块。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