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葡萄酒  白酒  茅台  黄曲霉毒素  荞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寒冬细致管理 鱼类安全越冬

   日期:2006-05-08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61    
  近期我省各地大多出现了降雪和冰冻天气,而鱼类正处于越冬期,为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水产养殖户应及时做好生产管理工作。
  池塘清淤消毒
  池塘淤积会限制鱼的产量并引发各种鱼类疾病,养殖户应及时清淤。特别是养殖多年的老鱼塘、死水塘、漏水塘和塘底淤泥过厚的池塘,要抽干池水,经太阳曝晒和冰冻后挖去过厚的淤泥,铲除杂草,加高、加固塘埂。同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及敌百虫等药物彻底杀菌消毒。
  鱼种放养
  元旦前后和春节前是鱼种放养的良好季节,而且冬季水温低、鱼鳞紧密,便于捕捞和运输,养殖成活率高。鱼种放养前,应用生石灰对鱼塘杀菌消毒。一般在晴朗天气放养鱼种,且鱼种下塘前要用1-2%的食盐水或15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消毒。放养鱼种的规格应在13厘米以上或每公斤16-30尾,膘肥体壮,鳞片、鳍条完整,游动活泼,无病无伤。
  露天鱼池管理
  (1)保持稳定的水位。寒冬季节适当提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既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改善水质条件,是降低鱼类越冬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一般越冬期间?鱼池水位应保持在1.8-2米。当发现水位下降10-15厘米时,就必须补充新水,保持水位稳定。
  (2)调节好水质,增强鱼体抗寒力。一般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石灰浆,提高水体钙质浓度;20天左右增施一次磷肥,提高水体含磷浓度。
  (3)适当降低鱼种越冬池和成鱼暂养池中的鱼类养殖密度,以防发生缺氧死鱼现象。
  (4)适当投饲,提高鱼类抗病力。鱼类越冬期间,适当补充投喂精饲料,不仅鱼体丰满度、体质等能保持越冬前的正常水平,而且越冬的成活率也能提高。投喂的饲料以粉状饼粕或配合饲料为好。投喂量根据水温情况而定,水温5℃以上时,3-5天投喂一次,日投量为鱼体重0.5-1%;连续晴天,水温上升到8℃以上时,鱼类活动增强,应适当增加投饲量。也可10-15天投一次,将饲料集中堆放在鱼池中部或深水处,投喂量根据鱼池大小和鱼群密度综合考虑,一般每亩投放5-8公斤。
  温室鱼池管理
  (1)控制室温。根据各种鱼类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调控好温度。为保证甲鱼在越冬期间快速健康生长,室温一般要求控制在30-33℃,水温稳定在31-32℃。寒冬天气罗非鱼池的水温要保持在18-19℃,淡水白鲳鱼池应保持在21-22℃,并保持相对稳定,切忌忽高忽低。
  (2)调控水质。鱼池PH值控制在7.5-8,可降低鱼类的发病几率,偏低时可用15-20ppm的生石灰调节。水体透明度以25-35厘米为宜,水色黄绿色或茶褐色。罗非鱼和淡水白鲳等对溶氧要求较高,应及时增加溶氧,始终保持水体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以防因缺氧而泛池死鱼。定期换水、排污是调节水质的有效手段。一般选择晴天水温相对较高时换水,换水时的温差不得超过2℃,每次换水量控制在1/3或1/4。阴雨天和寒冬天气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3)合理投饲。气温、水温、水体环境变化和用药等对甲鱼的影响很大,须及时调整投饲量,一般每次投喂的饲料应控制在30分钟内吃完,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罗非鱼和淡水白鲳饲料以膨化料和浮料为主,少量多次投饲,如遇天气突变或发生病害等异常情况,可减少投料次数或停止投饲。
  消毒防病
  寒冬季节水温较低,鱼类抗病力弱,易发病,养殖户要定期消毒水体和鱼体,投喂杀虫、抗病毒的药饵。消毒药物主要有生石灰、溴氯制剂、光合细菌及EM菌等环保药物,内服药物主要有维生素C、氟苯尼考、病毒灵和免疫多糖等,交替消毒,可增强鱼体免疫力。一旦发现疾病,要立即查明病因,然后根据症状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及时治疗。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