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葡萄酒  白酒  茅台  黄曲霉毒素  荞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北方地区罗非鱼的越冬技术

   日期:2009-01-20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1008    


    罗非鱼原产非洲,因其适应性强、食性广、鱼病少、生长快、产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优点,引起各国养殖者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世界性养殖品种,在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很多养殖户养殖罗非鱼。但罗非鱼作为热带性鱼类,其最低临界温度为12℃,在北方地区自然水域不能越冬,由于没有合适的越冬条件和越冬技术,广大养殖户一般都选择在10月底前将罗非鱼销售完毕,造成了集中销售,价格偏低,影响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更好的推动罗非鱼养殖业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罗非鱼的越冬技术做简要介绍。

    一、常见的罗非鱼越冬模式

    1、温泉水越冬:越冬池面积应根据水温、流量、地形及生产规模而定。越冬池水深以1.5-2米为宜,进水量和出水量要相近,以保持一定水温和深度。如温泉水水温很高,应先经蓄水池冷却到一定温度再注入越冬池,这种越冬方式及越冬密度较高。同时,由于水温较高,水量充足,可强化亲鱼饲养培育,促进亲鱼性腺早熟,提早进行繁殖育苗。

    2、工厂余热水越冬:利用某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直接在冷却池内或修建越冬池进行越冬。越冬池面积根据冷却水水温和流量而定,水深以1.5-2米为宜,也可利用某些工厂废蒸汽将调温池水按要求调好,通入越冬池保温越冬。这种越冬方式可因地制宜利用热源条件,成本低,越冬效果好。

    3、塑料搭棚土池越冬:越冬池选择在背风向阳、水质良好、水电方便的地方。越冬池最好选择东西向,长方形,面积60-120平方米,水深以2-2.5米,注排水方便。池面上用钢筋或竹木搭建拱形或人字形的棚架,棚顶离地面高度1.8-2米,其上覆盖两层塑料薄膜,外面压钉竹片,棚脚四周用泥土压实。这种越冬方式可利用地下水为水源,保持水温16-18℃,越冬效果好,成本低,易推广。如无地下水,可用水库、溪河水,通过电热器加热,提高水温,一般30 立方米水体应配用3 千瓦的电热器1-2个,此法适宜养殖户小面积越冬。

    4、修建玻璃越冬房越冬:越冬池为水泥地,面积以50-80平方米,水深以1.5-2米为宜。越冬池的四周围砌砖墙,顶上用透明玻璃遮盖而成越冬房。

    5、利用水井越冬:水井深度宜在5米以上,冬季最冷时,水温应保持15-16℃以上。这种越冬方式既经济,又简便,一般适宜养殖户进行少量亲鱼越冬保种。

    二、北方地区罗非鱼的越冬关键技术

    1、入池时间及鱼种选择:罗非鱼作为热带鱼类,其适温范围16-35℃,最适温度25-30℃,当水温在20℃以下或35℃以上时生长缓慢,水温到12℃以下开始死亡,而北方地区气温低,一般在10月底水温就降到10℃以下,因此,必须在低温到来之前,抓紧完成入池工作。越冬前,应对鱼池及管道、渠道先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他消毒药物进行处理。在选择越冬鱼种时应择体质肥满、鳞片无损伤、体表富有粘液的鱼,一些身体消瘦、体质较差、体表有明显损伤的鱼类不适宜放入越冬池,否则会很快死亡,污染水质。

    2、放养密度:鱼类放养密度的高度一般取决于越冬池的条件和养殖者的管理水平,密度过低,将浪费水体空间,密度过高,将容易败坏水质,适宜的放养密度是越冬成败的关键。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亲鱼15-25尾或放养10厘米以下鱼种200尾。条件好的池子,每立方水体可放养亲鱼30-40尾或放养鱼种400-500尾,如果有循环水条件,可以适当提高放养密度。

    3、越冬管理:鱼由池塘进入越冬池后,在开始的7-10天内,应尽量将水温调节在20-25℃之间,越冬期水温宜保持在16-20℃之间,应防止水温的突然变化,更应防止水温降到致死温度之下。另外,还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做好必要的增温准备。越冬期内要经常进行水质分析,定期排污和换水,以保持较好的水质。每周应吸污或冲污1-2 次,每3-4 天换池水30%左右。注意经常观察鱼群的浮头情况,及时采取增氧措施,溶解量应保持在4 毫克/升以上。罗非鱼贪食,排便多,易污染水质,应根据水温高低、鱼群的摄食活动情况适当投饵。

    4、疾病预防:进越冬池前应对鱼体进行消毒,用1-1.5千克食盐加50 千克清水浸洗。每月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轮流泼洒消毒1-2次。适当控制越冬池的放养量,过高的放养密度必须相应增加投饲量,池水转肥易造成缺氧。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越冬期间一天内的水温变化应该相对稳定。

    我国地域辽阔,北方地区各地气候和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各地养殖者应根据本地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越冬方式,达到罗非鱼的越冬目的,真正做到低成本、高效益。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