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特点
绵羊、山羊以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成年羊同样易感,人和猫也可感染,无季节性,以夏秋季多发。自然感染主要由购入病羊或带毒羊而转入健康羊群,引起群发,通过被污染的圈舍、牧场,用具而引起,病毒的抵抗力较强,所以本病在羊群中危害多年。
二、临床症状
分三种类型:唇型、蹄型,外阴型。与羊痘的鉴别:羊痉的痞疹多为全身性,而且病羊体温升高,全身反应严重。痘疹结节呈圆形突出于皮肤表面,界限明显,似脐状。
1、唇型:口唇嘴角部、鼻子部位形成丘疹、脓胞,破溃后成黄色或棕色疣状硬痂 ,无继发感染1~2周痊愈,痂块脱落,皮肤新生肉芽不留斑痕。严重的,颓面、眼脸、耳廓、唇内面、齿龈、郏部、舌及软腭粘膜也有灰白或浅黄色的脓疱和烂斑,这时体温升高,还可能在肺脏,肝脏和乳房发生转移性病灶,继发肺炎或败血症而死亡。
2、蹄型:多数单蹄叉、蹄冠或系部形成脓疮。
3、外阴型的少见。
三、防治措施
1、本病流行时,病羊应隔离饲养,禁止放牧,圈含每两天用百毒杀(或其它药也可)消毒1次,连用6~9天,防止病原体传播。
2、可先用水杨酸软膏软化痂垢,除去痂垢后再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然后涂2%龙胆紫、碘甘油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或呋喃哂林本标软膏每日1~2次。口腔脓疱用0.1%~0.2%高锰酸钾或生理盐水冲冼创面后,涂撒冰硼散,每天2次连用7天,痊愈为止。继发咽炎或肺炎者,肌注青毒素或磺胺嘧啶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