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葡萄酒  白酒  茅台  黄曲霉毒素  荞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质量目标应是增值审核的一个关注点

   日期:2011-10-31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76    

     质量目标的审核是第三方审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通过审核促使企业真正达到标准5.4.1条的立意,是本文讨论的目的。

一、 标准对质量目标的描述

标准除了5.4.1条专门描述质量目标的要求之外,尚有三处涉及质量目标:

(1) 质量方针提供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标准5.3 c )

(2) 对QMS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的要求(标准5.4.2)

(3) 应利用质量目标持续改进QMS有效性(标准8.5.1)

另外从标准全局看,质量目标作为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3)方法之一,应该利用数据分析(8.4),当有不达标或异常时,要引入纠正和预防措施(8.5.2/8.5.3)进行整改。

二、如何审核质量目标

目标的审核,除了要检查质量目标是否以质量方针为框架,是否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分解,是否包括产品要求且可测量等之外,从增值的角度,还应该关心以下方面:

(1) 公司领导是否关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笔者曾审核过一家企业,总经理说;我不看这些数据,我不关心目标完成情况!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这是咨询师定下的,不是我要的。可悲!QMS运行成这个样子。笔者还审核过一家日资企业,其总经理到任后第一件事,到各部门与部长谈:目标的设置和目标值,公司要求多少,部门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需公司支持。通过第一手情况了解,公司定下的质量目标既是最高管理层的要求,又成为各部门年度工作的追求,而且目标值确定也不空想,完成也有了保证。两个企业成了明显的对照。

(2) 质量目标定下后並不是现有的信息一定能统计出来的,往往出现问题是,尚不知道如何去收集分子和分母的值。有一个企业,设定目标为“一次检验合格率”,但现场没有一次交验检验结果的记录,只能以检验合格率的概念来计算。所以,设定质量目标后尚需要建立一个“目标统计系统”,每项目标的计算公式,其分子和分母的值从哪些原始数据中去统计,目标的主责部门是谁,由哪个部门汇总计算,统计频次多少(每月一次,还是每季一次、每年一次),这些都需要事先确定好。

另外,目标统计频次不能太长,笔者发现过一家企业,确定“年度新产品开发项目”为目标后,平时一直不过问,到年底一统计,仅完成25%。所以,有条件的要及时统计,例每月一次,不能“到年底算总帐”。即使是以年度考核的目标,也应逐月统计完成进度,反馈给主责部门。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笔者曾审核过一家大企业的机修车间,有一项目标:设备完好率,很好。但审核时却发现,该车间主任不知道前几个月全厂各车间设备完好率是多少。当然也不能通过目标及其考核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了。这样的质量目标又有何用?所以,笔者认为,审核员应关心质量目标统计结果以后报告给谁,即应有一个“目标报告系统”。除了公司领导层之外,该目标主责部门和数据分析部门都应得到目标统计结果,这才能通过质量目标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4) 建立质量目标並统计完成情况,不应该仅仅留给外审员看的。而是组织发现问题寻找改进机会的一项质量活动。通过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数据分析,可持续改进QMS(标准8.5.1条)。对于某些企业不关心目标,经常达不到目标也无动于衷的情况,我认为审核员有责任提醒领导层,这不是标准5.4.1条的立意。

另外有一种极端的案例,个别企业为了不让审核员提“麻烦”,目标定得很低,结果当然“全面超额”完成。对此,审核员也要提醒领导层,此做法非常不妥。同样不满足标准的持续改进要求。

个别审核员只看目标完成结果,全部OK即认为是好的。而认真的企业目标定得合理,要求努力才能达到,一旦出现未达标,即被审核员判一个不合格(而不理会企业是否已经采取行动了)。这也是造成企业不正确对待目标的一个原因吧!

(5) 质量目标及其统计结果,是一个引入预防措施的极好时机。笔者审核过一家纸厂,有专人分析目标完成情况,发现近几个月某不良品率逐月提高,虽然未达破目标值,仍果断发出一张预防措施单。我们常说,要引入预防措施而潛在不合格很难找,其实质量目标统计数据和控制图是二种很好的发现渠道。

(6) 如果一项目标长期未达标而没有正当理由(指已多次采取纠正措施而无效),我认为要从QMS策划上找原因,原设计的QMS质量保证程度太低。因为,标准5.4.2条表明,满足质量目标的要求是QMS策划前提之一。

以上是笔者多年来审核工作中一些体会,提出来供同行参考。质量目标审核是一项有深度的工作,做好了,对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有好处,应该成为我们“增值”审核的一个关注焦点!


 
 
更多>同类质量管理

推荐图文
推荐质量管理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