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株系表现不错,经受住了海水灌溉的考验”、“经过试验,我们部分株系在海水全程灌溉下,抽穗率能接近70%,千粒重有20多克”……日前,三门县海游镇头岙村的一块稻田边,来自中科院、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农业专家齐聚一起,埋头查看稻谷长势,相互交流看法。
海水不能直接灌溉水稻,这是一个常识。不过,再过一两年,这个定律有望被打破。由杭州市农科院承担、三门县农业局协作的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转OsCYP2基因耐盐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已在该县进行田间实验,并于日前接受专家现场考察。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目前全球的盐渍土面积约8.31亿公顷,相当于1.07个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3%.三门沿海地区的盐碱地也不少,而且一到台风季节,水稻种植户就要担心发生海水倒灌等现象,粮食安全受到影响。
“转OsCYP2基因耐盐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实施,在前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后,成功向农业部转基因安全办公室申请田间试验,以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水稻株系。经三门县农业局努力,项目组决定在该县海游镇头岙村建立田间试验基地。
在当天的现场考察会上,中科院植物遗传发育研究所研究员朱桢表示,该项目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项目组应加强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的结合,加快选育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耐盐水稻品种。
考察报告显示,通过近两年实施,田间试验取得明显成效,获得11个耐盐性强的转OsCYP2基因水稻株系。在1.2%至1.6%盐度海水的全程灌溉下,部分转OsCYP2基因水稻株系能够结实,结实率达到35%以上。另外,已成功克隆出8个耐盐相关基因,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3项已获得授权。
“项目一旦成功,三门作为项目协作单位,就能优先推广种植耐盐水稻品种,这对解决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淡水资源紧张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三门县农业局局长丁小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