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技术有局限,地沟油检测办法或许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但改革地沟油所暴露出的管理体制之弊端,并不存在任何难以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要下决心去做。
地沟油检测又成了悬而未决的难题。据《新京报》报道,卫生部称,此前从7家技术机构征集到的5种地沟油检测方法,经专家论证后,尚不能作为地沟油的有效判断手段,有关部门将再向社会公开征集方法。
当公安部门在全国轰轰烈烈严打地沟油时,地沟油有效的检测方法至今难产,无疑是个尴尬。但这并不说明地沟油就可以成为脱缰之马,毕竟目前被专家否定的地沟油检测法只有5种,从科学试验的角度来看5个样本太少,期待尽快能征集到更多的方法供检验测试。
不过,地沟油检测标准难产也在意料之中,地沟油的原料来源复杂,没有固定的成分,想弄一套固定的标准去甄别它,显然并非易事,加之近些年来地沟油炼油技术"进步神速",想通过一些有害物质的含量来判定其身份,也被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本着对科学的尊重,地沟油检测标准难产倒没必要苛责。
因为,无论地沟油成分多么复杂、"潜伏"多么深,它和正常食油必有不同,以全民之力,找出二者的差异,是迟早的事。
现在,值得反思的则是,有关方面对地沟油检测问题的关注为什么如此滞后?当地沟油产业已有兴盛之象、黑作坊频频被曝光时,一些部门和专家却轻描淡写,甚至否定地沟油上餐桌的可能性,导致全面整治一拖再拖,如今等到抓人、封厂,才猛然发现地沟油检测标准尚没确定。相关部门监管责任的失察,可谓教训深刻。
人们希望地沟油检测方法早日出台,但更要看到,地沟油的治理,关键在于源头,也就是应在严控地沟油的原料,严打地沟油的产销体系上下足工夫。对此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地沟油原料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如虽然一些地方要求餐厨垃圾集中处理,然而真正进入处理体系的餐厨垃圾只是少数,绝大部分去向不明,但餐饮企业普遍未安装处理设备,餐厨垃圾专业的运输、回收及加工体系,也付之阕如。处罚也相当宽松,未建立一经发现即责令关门的"一票否决制".
地沟油生产一度成为公开的秘密。现在地沟油生产窝点的规模与此前的小作坊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一些地方政府却长期熟视无睹,有的甚至还颁发了合法证照。眼下,针对地沟油的严打正在进行,高压之下,黑窝点当然纷纷隐匿,可是,倘若地方政府对地沟油的轻忽和纵容态度不改,严打之后,谁能保证地沟油不会卷土重来?
由于技术的局限,地沟油检测方法或许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但改革地沟油所暴露出的管理体制之弊端,并不存在任何难以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要下决心去做。
昨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北京挂牌。这是实现食品安全"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从源头到预防类似的举措越来越多,地沟油或将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