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全国饮料发展是否进入了调整期

   日期:2012-06-01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1073    

  在近日召开的2012中国茶与咖啡饮料研讨会上,与以往行业发展分析不同的是,所有与会代表都非常关注全国饮料发展是否进入了调整期,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今年一季度全国饮料总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2.92%,今年四月份的增长更低至9.27%。当先后分析出这两个数据时,就好像头上被泼了一盆凉水。为什么增速聚降?是调整吗?这种调整会给全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影响期会有多长?导致调整的原因是否可逆?

  全国饮料经历了30年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速为20%以上,我们从规划”十一五”时就把五年的年均发展速度确定在了14%,结果大大出于我们的预料,”十一五”期间的年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2010年,全国饮料以23%的年增长率实现了总产量吨位过亿,收关”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对产量的年均增速仍旧低位预测为12~15%,但我们依然希望事实超于预期。借鉴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保持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后,调整是必然的。

  饮料增速的下降,同时受累于国民经济增速的下降。2011年GDP增速为9.2,社科院对2012年增速的预期为8.9,最近社科院再次下调为8.7。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下滑,饮料产量增速一度下调;2010年6月的塑化剂风波导致下半年饮料增速下滑。这两次下调除了外在的原因外,行业发展缺乏内在活力和阶段性产能过剩也是重要原因。2011年,除冰糖雪梨果汁饮料外,全行业鲜见成功的新品上市。

  赵亚利理事长的报告还从“王老吉”事件分析了饮料行业的竞争态势。最近,王老吉的官司落下帷幕,媒体的部分评论已从双方的对错转向了官司后的判断。凉茶工业化在中国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如果要成为百年老店,没有强大的紧追不舍的竞争是难以实现的。就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双方都要时刻保持你追我赶状态,而同时又都挣得盆满钵满。一个王老吉变身为王老吉+加多宝,这对中国的凉茶饮料发展也可能会转化为好事,与其它已有品牌形成多品牌竞争格局,有利于保持高度的竞争力和活力。

  2008年以来,当全球经济下行时,我国饮料企业借机低成本扩张,由此带来阶段性产能过剩。2011年饮料行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利润率大度下滑,这其中的原因除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产能过剩又缺乏新产品,竞争的手段依然主要是价格竞争。

  发展是硬道理,竞争是法宝。茶饮料和咖啡饮料的竞争可以通过中西文化的交融,可以增加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和渠道,激发新的消费欲望和群体;雀巢、星巴克、后谷等国内外企业在普洱的竞争,可以充分挖掘地方的发展潜力;茶叶和咖啡的竞争可以促进农民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单产、提高收入;种植区域环境的竞争,可以让有环境优势的低污染茶叶、咖啡卖出更好的价钱。

  赵亚利理事长在谈到新产品开发时,特别强调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农残、真实性的三大关注焦点。过去的一年,缺乏新产品、缺乏差异化产品、缺乏高价值产品,显示饮料行业活力不足。茶饮料新意不足,纯茶饮料只是一个很小的配角,咖啡饮料对市场的冲击力偏弱。据资料介绍,在日本茶饮料新品的存活率仅为2%,所以开发新产品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三大焦虑,复旦在校大学生自办食品安全网走红就很说明问题。

  目前,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也非常敏感,常常有媒体报道某某产品中含有十几种添加剂,发出“牛奶也有添加剂”的感慨,但有些报道非常离谱。譬如,最近网传,一位老师在课堂演示用添加剂和水调制饮料,得出的结论是不加果汁可以制成果汁饮料、不加茶叶可以制成茶饮料。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我国已有的标准《茶饮料》《饮料通则》分别确定了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以及果汁饮料中的果汁含量。这些报道是在迎合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焦虑,科学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食品科技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最近,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承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与饮料相关部分的修订工作,重点是明确饮料的分类及各个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工艺必要性。目前已完成第一稿。

  消费者关注的另一问题是,与食品添加剂相关联的产品的真实性。食品添加剂应该重点解决通过生产工艺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有些企业却把食品添加剂作为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的措施,实际上这是一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譬如用低成本的蛋白替代高成本的蛋白,用非食品原料替代食品原料。对有些产品来说,标准的高质量对假冒伪劣产品可以起到抑制作用,譬如已实施多年的《茶饮料》,正在制定的《咖啡饮料》等等。行业在这方面的社会责任就是要为消费者获得真实消费保驾护航。目前真材实料可能是最大的差异化,也最能为企业创造较高的毛利率,部分中高收入群体愿意为真材实料付出高价。

  农药残留是消费者更为担忧的问题。最近国家相关部委对外发布信息,农产品种植不可能不使用农药,地表水、地下水部分被农药污染,自来水合格率很低。政府的表态和监管现状使得食品企业要独自面对这样一堆严重的问题。可喜的是,茶浓缩液加工过程中,脱除了约90%的重金属和大量的农残。工业化的茶饮料解决了现泡茶通过“洗茶”也可能难以解决的农残迁移问题,这应该成为茶饮料的卖点。但如果采用了低农残的茶叶、咖啡原料,消费者对产品的食品安全就多了一份信任。

  赵亚利理事长在对全年进行预期时强调,在经历了2011年低效益的背景下,目前尚未出现非理性的价格战,这是非常好的苗头;调整是阶段性的,增长是永恒的主题;但确实要控制好产能的扩张节奏,目前应已消化阶段性产能过剩为主。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