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工业是中国食品工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经济贡献率较高的行业,白酒也是中国传统食品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产品之一,在世界蒸馏酒中独树一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白酒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并因其高税率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但近几年来,由于中国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变化,白酒工业技术进步水平的制约,中国白酒工业的发展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高速发展的势头有所减弱,白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占酒类消费的比例逐渐下降,白酒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境地,竞争环境更加复杂,竞争形势更为严峻。白酒业,转机在哪里?
一、行业综述
1.行业概况
白酒是指以高粱等谷物为主要原料,加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是中国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产品。中国白酒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金酒并列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由于中国白酒所用的制曲和制酒的原料、微生物体系以及各种制曲工艺、平行或单行复式发酵等多种发酵形式和蒸馏、勾兑等操作的复杂性,形成了中国白酒个性多样,呈百花争妍的态势。 中国白酒有很多分类方法,按工艺分或按香型分,消费者比较熟悉的是按照香型分类。随着白酒工艺技术的发展,目前白酒的香型主要有11种。最主要的有:浓香型白酒,以四川泸州老窖特曲和五粮液酒为代表,其风格特征是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谐调、尾净爽口;酱香型白酒,以贵州茅台酒及四川郎酒为代表,其风格特征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后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清香型白酒--以山西汾酒为代表。主要特征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后味爽净;米香型白酒,以桂林三花酒和全州湘山酒为代表,其特征是米香纯正清雅,入口绵甜、落口爽净、回味怡畅;其他香型如凤香型白酒,以陕西西凤酒为代表,其特点是醇香秀雅、醇厚甘润、诸味协调、余味爽净。
白酒工业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重要税收来源。从总体趋势来看,虽然最近几年白酒产量有所降低,规模相对有所缩小,已经由快速扩张时期发展到相对稳定期,但近几年来,产量、产值、税收、销售收入、企业数量、基建投入等仍在持续增长。2004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986家,共生产白酒311.68万千升。销售收入612.30亿元,完成税收100.08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59.30亿元,
中国白酒产量仍然集中在主要产区和骨干企业,白酒产量前5个省区的生产量为173.44万千升,占全行业比重55.65%,这五个省份分别是山东、四川、江苏、河南和安徽。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产业政策调控和企业负担过重,2004年白酒行业平均经济效益指标虽然略高于整个食品行业平均水平,但与其它嗜好性消费品行业比较,白酒税收贡献和盈利能力,已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每吨白酒税收贡献率约为16.33%,吨酒利润率约为9.57%。
2.白酒行业特征
(1)白酒行业是中国传统产业,白酒文化源远流长,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传统食品是体现中国民族特色和饮食文化的重要产业,而白酒是最具特色的传统食品之一。中国是礼仪之邦,最讲礼节,善于交际,“酒逢知己千杯少”,反映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与酒尤其是白酒结下的不解之缘,成为表达友情的一种方式。白酒虽然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社会生活离不开它,尤其是在现阶段,白酒依然是人们联络感情、交际往来不可缺少的食品种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酒已经是节日、喜日祝贺、好友相聚、欢庆胜利的助兴饮品。另外白酒可用作烹调、食品加工配料等。因此,白酒仍是目前中国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种类之一,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2)白酒税率高,在中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是国家的重要财源。
自建国以来,白酒一直是高税率产品,仅次于烟草,在食品行业中位居第2位。2004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税收100.08亿元。
(3)产业关联度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白酒工业的发展涉及粮食种植业、印刷业、制瓶业、陶瓷业、纸箱业、机械行业、设计、科研、教育和广告等行业,白酒业的发展有利于以大带小、以工促农等产业链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产品中的谷类、薯类、玉米等都是白酒工业重要的原料,而白酒生产的副产品又成为田间肥料和牲畜饲料的直接来源,因此白酒的发展,有力的支援了农业的发展。
(4)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大。
白酒是一类特殊的食品,特殊之处一是在于其高税率,二是其高酒精含量。因此国家对于白酒行业的管理一直高度重视,对白酒行业制定的一些政策性法规比较多,白酒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力度比较大。例如从2001年国家出台的5毛钱的从量消费税,就对白酒行业的发展影响较大。近几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或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标准,如《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饮料酒标签标准》以及白酒产品质量标准的修订等,势必对白酒行业的发展会带来新一轮的冲击。
3.白酒行业发展瓶颈
中国白酒行业存在着总量相对过剩等危机,内忧外患,使白酒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
(1)总量相对过剩
中国白酒总销量从1997年的700多万吨下降到1999年的502万吨。中国白酒消费群大约3亿人左右,实际消费量为490万吨左右,有50%的产量属于过剩的范畴。
(2)地方保护主义与地区封锁依然严重,恶性竞争依然存在
地方保护政策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中国市场的形成,造成了经营环境的严重不公平。由于传统技术含量较低和替代技术的产生,造成产业壁垒下降,许多中小型白酒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大有烽烟四起的架式,结果造成在需求总量下降的前提下,中国白酒企业恶性竞争的局面。1997年中国白酒行业盈利企业仅占全行业的1.2%,但其销售收入占55.4%,利润占91%;亏损企业占18.97%;其余近80%的企业在争夺9%的利润,竞争之残酷可见一斑。
(3)其他酒种发展速度快,消费者消费偏好发生转移
白酒总量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葡萄酒、啤酒等替代产业的发展和需求替代的产生,以及洋酒的大量进入。老百姓对白酒的需求从质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喜欢喝白酒的,现在可能喜欢喝啤酒或葡萄酒;过去喜欢喝国酒的,现在可能改喝洋酒了。消费者对酒类消费偏好转移引起的白酒需求总量下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每年72万箱的洋酒流入,以及啤酒、果酒的替代,使国产白酒在酒业消费中的比重日益下降。
(4)政策的制约也使竞争日剧的白酒行业“雪上加霜”。
对于中国传统白酒业来讲,由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分散化造成的内部竞争激化是内忧;由其他软饮料、酒产业的发展和洋酒的进入造成的需求转移和总量下降是外患。内忧外患再加上国家宏观政策的压制性倾斜,中国传统白酒业成熟度的加强和明显的衰退是正常的。
二、市场竞争
1.消费市场
(1)白酒消费目的主要集中于自用。
白酒消费具有目的明确而且集中的特点。在农村市场,用于自用和送礼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在城镇市场,用于请客、送礼相对比例较大。随着年轻消费者更趋向于低度酒的饮用,目前用于个人饮用的比例在逐渐下降。
(2)品牌消费意识较强,营养价值与文化内涵成为白酒消费的重要特点。
通过对消费者在选择白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进行调查发现,有22.5%的消费者对白酒的品牌及生产厂家非常重视,有25.4%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白酒的纯粮特点,只有8.1%的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时没什么讲究。这说明人们对白酒消费的观念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性消费模式,提升品牌、强调保健、体现文化应成为白酒生产厂家今后考虑的重点因素。
(3)口感成为消费者评价白酒质量、选择品牌的主导因素。
消费者在对白酒的质量进行评价时,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白酒的口感,其次是白酒的品牌及酒后反应,此外,消费者品牌认知度方面,消费者在选择某一品牌时,主要考虑因素依次是口感、价格和品牌。在农村市场侧重口感和价格,而在城镇市场,则偏向于品牌和口感。
(4)中档白酒市场看好,产品包装已成为白酒完整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某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白酒价位的选择,有32.5%的消费者选择20—40元的中档白酒,38.7%的消费者选择40—60元的白酒,而选择60元以上价位白酒的消费者仅占18.9%,这说明中档白酒的销量最大,并且其市场潜量也最大;此外,在对白酒包装的选择上,有40.9%的消费者选择精致美观的包装,有23.6%的消费者要求包装要方便携带,还有22.1%的消费者认为白酒包装应该上档次。
2.竞争态势
(1)行业重组成必然,行业霸主呼之欲出。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白酒厂3.8万家,规模以上的986家,对于中国2000多个县来说,几乎是县均20个酒厂。2005年上半年,国家开始调整白酒消费税征收办法,对白酒实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在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维持现行按出厂价的25%和15%从价征收消费税办法不变的前提下,再对每500克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消费税,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此次消费税调整在国内白酒行业引起轩然大波,它对国内白酒业的影响巨大,除有一部分企业关闭之外,必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实行空前的大兼并、大组合。业内人士认为,白酒行业这种“中国办酒厂”的局面将加速演变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规范局面。
(2)从白酒市场突围,大型白酒企业集团呈现跨行业发展趋势。
为了提高效益、回避行业风险,白酒业除了向低度酒、葡萄酒、果露酒方面扩展外,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始对房产、酒店、金融、印刷、饲料、医药等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坚持“以酒为基础,综合发展”的经营方针,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也是当务之急。1999年,中国白酒出口量3242吨,仅占中国酒总量502.26万吨的0.06%,出口100吨以上的企业有8家,而且优势品牌白酒企业的白酒出口量也是微乎其微。闻名中外的茅台酒出口量52吨,仅占其总产量8456吨的0.62%。优势品牌尚且如此,其他品牌更不用说。白酒企业要充分利用中国白酒知名品牌的丰富文化内涵,把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首先推入国际市场。
(3)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白酒业是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产业之一,千百年来,它的市场一直在中国国内,对很多外国人来说,中国白酒和中国的文化一样古老、神秘。中国加入WTO,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市场,正如西方的洋酒进入中国市场一样,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工艺独特、独具风格特色的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上理当颇具竞争优势。加入WTO后,国内质量优异、具有品牌和资金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必将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率先走出国门。但中国白酒要销往世界市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迎合西方人喜欢喝调制酒的饮酒习惯,使中国白酒成为西方人调制鸡尾酒的基酒品种;其次,要开发出适合西方人口味的中国白酒。
3.龙头企业
白酒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主要受国家税收政策的影响,加大了调整产品结构,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幅度更大,大集团的优势更加明显,行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目前浓香型、酱香型和清香型等主要香型的代表性企业占据白酒企业前10强的位置。
(1)五粮液
中国白酒行业企业销售收入第一位。2004年销售收入138.10亿元,占中国白酒销售收入22.56%;税利合计38.16亿元,占中国税利总额24.05%。五粮液集团是以五粮液系列酒生产为主业,涵盖塑胶加工、生物工程、药业、印务、果酒、科研、外贸、天然植物水等产品和产业想配套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五粮液酒是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五粮液”品牌在中国白酒制造业和食品行业“最有价值品牌”中排位第一,中国排名第四,品牌价值高达120.56 亿元,并有强劲的攀升趋势。
九十年代以来,企业迈开了向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走出了一条具有五粮液企业特色的质量规模效益和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路子。1990 年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被第十五届世界统计大会评为“中国酒业大王”;1994年以来企业连续多年稳居酒类规模效益之冠;1999年,企业成为饮料制造业中唯一的一家进入中国大型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前100家的企业。集团公司近年来经过慎重选择涉及的塑胶、印务、制药、生物工程等产业和产品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少子公司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较强的竞争能力。
(2)贵州茅台
茅台酒被誉为“国酒”,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代表。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32.67亿元;税利合计24.10亿元,占中国白酒税利总额的15.18%。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茅台酒厂技术开发公司、贵州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糖业烟酒公司、江苏省糖烟酒总公司、上海捷强烟草糖酒(集团)有限公司等八家公司共同发起。
公司主营贵州茅台酒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进行饮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销售,防伪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目前,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茅台酒年生产量已突破一万吨;43°、38°、33°茅台酒拓展了茅台酒家族低度酒的发展空间;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满足了中低档消费者的需求;15年、30年、50年、80年陈年茅台酒填补了中国极品酒、年份酒、陈年老窖的空白;在国内独创年代梯级式的产品开发模式。形成了低度、高中低档、极品三大系列70多个规格品种,全方位跻身市场,从而占据了白酒市场制高点,称雄于中国极品酒市场。
(3)剑南春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达到了20.26亿元;税利合计8.76亿元。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系大型知名民营股份制酿酒企业。公司现有总资产近30亿元。
公司以酒类经营为主业,主营业务具有年生产销售7万吨名优白酒能力。公司主导产品中国名酒剑南春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和国际质量金奖。“剑南春”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知名度、美誉度节节攀升,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始终保持了畅销的强势势头。企业的总体经营实力、投入产出效率、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名列同行业前茅,被誉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三巨头之一。
(4)泸州老窖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400多年酿酒历史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总资产近30亿元,生产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公司拥有中国建造最早(始建于公元1573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老窖池群,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第一窖”,以其独一无二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世界酿酒史上的奇迹。
公司主导产品有国窖1573、百年泸州老窖及泸州老窖特曲等。国窖•1573经国家白酒专家组鉴定,具有:“无色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的特点。泸州老窖特曲(大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称号,被誉为“浓香鼻祖”、“酒中泰斗”。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以来,屡获重大国际金牌17枚。其“泸州”牌注册商标是中国首届十大驰名商标之一。经国家权威无形资产评估机构认定,泸州老窖品牌价值高达102亿元。目前,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市场化的改革步伐,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以酒业生产经营为主,相关多元化发展的大型现代食品企业。
表6-2:2005年白酒企业10强
排名 |
企业 |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
1 |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
138.10 |
2 |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32.67 |
3 |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0.26 |
4 |
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19.47 |
5 |
山西省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 |
15.15 |
6 |
安徽省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14.11 |
7 |
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 |
9.23 |
8 |
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 |
7.95 |
9 |
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
7.18 |
10 |
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
5.69 |
三、发展趋势
白酒行业产业结构将继续不断完善,向规模化、工业化、集团化方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大趋势。
(1)品牌化经营趋势明显,品牌竞争日趋激烈
做品牌尽管是整个市场喊了很多年的理念,但是,真正形成品牌效应的白酒企业并不多。而随着中国白酒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广告传播、公关推广、文化营销等市场手段的频繁攻心,中国白酒市场“指名消费”的现象已愈发普遍,掌握真正品牌的大企业因此也从中赚取了显著的市场优势和利润回报,比如国家认定的酒类驰名商标“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古井贡”、“杏花村”等。
不仅是大企业,愈来愈多的中小或地方企业也清醒认识到,品牌效应引发的顾客忠诚度不但可以确保市场份额,创造竞争优势,而且往往会超过完全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所带来的收益。品牌将愈发成为酒类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利器。
(2)地域中低档白酒势力崛起,发展势头不容忽视
由于渠道、价格、消费习惯及感情因素的影响,地产名酒已逐渐成为白酒消费的主体。特别是由于地产白酒在地域文化、家乡观念等情感消费上所占据的优势,地产白酒的销售趋势将继续趋旺。
近两年来,高端白酒的价格总体上变化不大,而中低端白酒竞争却日益激烈,“价格战”更是屡见不鲜。而这种残酷拼杀,也导致各地域市场的地产中低档白酒企业不断推出各具卖点的新品,以维持利润,从而直接促进地产白酒势力的逐渐强大,使其它外来品牌的进入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
(3)白酒品种的需求更趋理性,名优白酒受到青睐
随着健康消费意识的形成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食品、医疗卫生、新闻界等权威人士的舆论引导,白酒消费逐渐理性回归,白酒需求转变为讲究健康、品质和品位,具知名度、美誉度和品质度的名优酒,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高度白酒及过量饮酒的危害,导致消费者的白酒需求日趋降低,白酒消费正向低度酒转移且趋势显著。中国白酒生产企业开始告别主要生产高度烈性酒的历史,转向生产更符合人体健康的中低度白酒。2004年,低度白酒消费比例已上升到80%以上,高度酒的比例则不足20%。2005年开始,白酒品种更加丰富,低度、优质、固液结合的白酒将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由于国内消费者已经普遍接受了葡萄酒、啤酒等低酒精含量的饮料,专家预测,白酒的度数还将走低。为了开拓世界市场,国内白酒企业将会重点开发40度以下的非烈性酒。
(4)终端与渠道竞争日益激烈,合理定位至关重要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白酒消费的区域性,使“毛细化渠道”成为白酒市场营销的主要趋势,营销重心势必下沉,打区域市场,拼终端促销。2005年,白酒企业在各地市场将加大营销力度,促销活动会更加频繁和活跃,促销花样也将更多。白酒企业在市场运作上,已经更为注重培育忠诚顾客和增加产品附加值。简单依靠广告“炸”钱的时代,已经远去。企业需要不断研究消费需求和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并采取对路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满足目标消费者的功能、情感及潜在需求。
(5)国外品牌促使竞争白热化,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2005年以后,中国白酒市场国外品牌及资本渗透的力度将会加大,跨国白酒巨头将会沿袭其它行业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渗透性、渐进式地占领中国市场。从表面看,加速培育其品牌的品质认同与品牌亲和力,从而加剧白酒业更为激烈的竞争。从内在看,酒类行业关税降低以后,国外品牌携资本优势大举涌入市场所带来的真正挑战,是其由“并购控股”直接转变为“参股渗透”,进行资本渗透。
四、热点话题—高端白酒,是否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客户端10%的市场需求变化,会导致供应商订单量200%的变化,这就是可怕的啤酒效应。而今天中国的白酒业,正上演着一场高端白酒泡沫形成的“啤酒效应”。
鉴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高端白酒的市场价值空间等多种因素,中国白酒的高端之路已是个必然趋势。不仅如此,高端白酒的品牌集中度效应也越来越强,“品牌家族”的势力越来越集中,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但由于商家及厂家对高端白酒市场现象的盲目乐观和错误预测,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由商家到厂家的高端白酒需求供应链加强的啤酒效应。正是这个啤酒效应导致了每年无数个高端白酒的“换装行动”,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啤酒效应的循环。
目前,白酒市场上,从传统的茅、五、剑到各地方名酒以及各类贴牌酒,高端系列白酒新品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仅五粮液的贴牌子品牌中的高端酒系列就有数百个之多,更有茅台、剑南春等为代表的众多贴牌子品牌。21世纪以来,高端白酒的势头是越来越猛。有一步到位的新锐高端品牌,也有低开高走渐渐地步入高端的老品牌。
纵观引领高端白酒快速发展的原因,加速高端白酒啤酒效应的动力则来自以下几方面:
1.白酒巨头的引导效应。
这其间不仅有白酒大王五粮液的提价影响,更有以水井坊的颠覆式营销所带来的“比茅台五粮液还贵的酒——中国最贵的白酒”的成功典范,仿佛一夜间让诸多的酒家茅塞顿开,让更多的低端品牌和社会资本看到了高端白酒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从水井坊到国窖1573、金剑南、舍得酒等成了后来者的榜样。
2.外来资本的利润最快化。
以金六福、小糊涂仙最为典型。众所周知,白酒的销售需要最大化的渠道和终端的推广渗透,但是,作为外来资本,基本上都没有太多的白酒市场经验也没有成熟的渠道,在无限的终端跟进和最快的利润之间,他们选择的最佳方式就是单瓶酒的利润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商家集中目标市场、把控市场,减少市场渠道终端的如进店费等无限的终端投入,从而达到利润回流的最快化。
3.新品酒不透明的价格空间吸引了商家的开发动力。
正如现在的商家虽然卖可口可乐不赚钱而又不得不进货一样,高端白酒中的成熟名品如茅、五、剑的市场利润空间已十分透明,对于商家而言,其作用就是吸引客流和靠走量赢利。在这种情况下,为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寻求新品也正是商家的需求所在。因为,新品高端酒的市场价格空间不透明,且空间很大,是茅、五、剑利润空间的数倍。试想,有如此多的商家在等待新品,高端新品的开发动力能不大吗?
4.低端市场的切入空间相对较小。
鉴于市场开发费用的原因,通常20元以下的低端白酒市场基本上已被地产白酒垄断,外地酒的市场出击基本上都是以中端及中高端价位为主。在既要保证厂家自身的利润空间,又要保证中间商的利润空间和产品品质等的情况下,提高价格则是必然。以产酒大省安徽的省会合肥市为例,10元以下最畅销的“真得味”是真正的“排档王”;而在相邻的煤城淮南市则是蚌埠大曲的天下。
5.中国传统的礼文化的带动。
自古中国就有“无酒不成礼”,逢年过节时送酒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文化表现。送好酒已是必然趋势,而何为好酒呢?就白酒而言,对于缺乏白酒专业知识的普通消费者而言,价格是一个衡量标准。礼是否重、是否有诚意等,价格是最好的说明。正是鉴于此,一些商家则专门生产用于礼品消费的礼盒装,专攻礼品酒市场,在消费者“面子文化”和巨额利润的带动下,高端白酒带着奢华的面容步步登高。
6.高端酒的市场风险
由于太多的因素引发了高端酒的消费现象,所以其高额的价值空间吸引了零售商、供应商、厂商对于高端酒的关注。更多的商业资本通过厂商联营贴牌定制等在高端获利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厂家和商业资本的注入,最终,由于高端酒的销售周期性原因(逢年过节),以及商超终端和批发环节的零散性,大宗团购的销售现象的影响,而引发了更上一级的供应商更大的供货量及库存量,而随着季节性的变换,厂家通过压货、抛货、转移库存等营销措施进一步促进了高端白酒的啤酒效应。
值得提醒的是:这种信息的扭曲如果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将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如包装、流通、人员、推广等。所以,一个品牌是否进入高端市场,应对生产商的(社会)市场资源、品牌定位、营销渠道等资源进行战略分析,找准切入点,否则,一旦上了“高速公路”将很难停下来。